小米SU7 Ultra车型引发的信任危机,正成为汽车行业虚假宣传问题的一个典型缩影。这场由4.2万元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引发的轩然大波,让消费者看到了华丽宣传与冰冷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在小米SU7 Ultra的官方宣传中,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无疑是最吸睛的卖点之一。雷军在直播中强调,其内部结构经过特别设计,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能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还拥有制动系统专属散热通道,甚至宣称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这样的宣传,让众多追求极致性能的消费者心动不已,不少人冲着这个“黑科技”配置,豪掷52.99万元买下顶配车型。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些消费者狠狠一击。当首批车主满怀期待地拆解实车后发现,这个标价4.2万元的选装件,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并无二致。既没有宣传中的导流槽设计,也未与任何散热系统相连。有博主用鼓风机实测,气流根本无法通过开孔形成导流,覆盖在风道上的纸巾纹丝不动。曾经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到头来竟只是机盖上挖了两个毫无功能的孔洞,所谓的“贯穿风道”成了彻头彻尾的空谈,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皇帝新衣”吗?
无独有偶,5月1日推送的Xiaomi Hyper OS 1.7.0车机版本,也让车主们大失所望。原本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被设置为“排位模式”,车主需在官方认证赛道刷出指定圈速才能解锁全部性能。这一操作让消费者难以接受,花重金购买的高性能汽车,却要像玩游戏一样刷赛道才能体验到全部性能,这不是在开玩笑吗?不少车主吐槽:“我买的是性能车还是驾校培训课程?”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和愤怒,小米汽车的回应和处理方式也难以服众。在5月7日的致歉声明中,小米将问题轻描淡写为“信息表达不清晰”,提出的补偿方案更是被车主们喷为“打发叫花子”。对于已购车主,仅提供2万积分(约2000元)作为补偿,这与4.2万元的选装价格相比,简直是杯水车薪。而对于未交付订单的车主,改配普通铝盖则需重新排队30周以上,如此漫长的等待,让消费者的耐心被消磨殆尽。
此次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小米SU7 Ultra这一款车型本身。它让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大打折扣,也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想要脱颖而出,靠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而不是靠夸大其词的宣传和虚假承诺来吸引消费者。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被欺骗,不仅会对品牌产生厌恶和抵制情绪,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负面信息传播出去,对品牌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在法律层面,若小米的宣传内容足以误导消费者决策,那么其行为就涉嫌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车主完全有权利主张“退一赔三”。目前,已有300余名车主联合录制视频要求无损退车,更有车主委托律师启动集体诉讼程序,小米汽车面临的,将不仅仅是舆论的压力,还有可能是法律的严惩。
小米SU7 Ultra的“皇帝新衣”事件,为整个汽车行业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企业只有坚守诚信底线,尊重消费者权益,用真实可靠的产品说话,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信赖。否则,即便能靠一时的虚假宣传获得短暂的利益,最终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在消费者的唾弃中自食恶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