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逸,这款自2006年在中国市场亮相的车型,已经历了长达13年的风风雨雨。凭借其出色的销量表现,这款紧凑型车不仅稳坐东风日产家族的销量冠军宝座,更是少数能够在销量上与大众同级轿车相抗衡的车系之一。
在历经数年的市场磨砺后,轩逸车系终于迎来了其第十四代车型的换新。尽管轩逸的前十代车型曾以“Bluebird”(蓝鸟)之名问世,但如今,我们更习惯将其称为轩逸。在汽车市场这个“江湖”中,故事总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每一次轩逸的改款换代,都会引发消费者对于其“经典传承”与“创新变革”的热烈讨论。那么,这款全新推出的第十四代轩逸,究竟是否只是“新瓶装旧酒”,还是带来了真正的“船新版本”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在您继续阅读之前,请注意,本文所试驾的是第十四代轩逸的试装车版本,可能与最终量产版存在差异。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新轩逸在方向盘手感上的特点。与东风日产的其他旧款车型相比,新轩逸的方向盘手感更为自然,既不显得过轻,也不感觉过重。在低速行驶时,方向盘轻盈且灵活;而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方向盘则变得沉稳,提供一种稳健的操控感。这种随速随角度的增益特性,既保证了驾驶的舒适度,又增强了驾驶的安全性。
虽然新轩逸在方向盘手感上展现了线性的增益曲线,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强的驾驶感和信心,但在路感反馈方面,它确实有所欠缺。不过,在指向性上,新轩逸相比旧款车型有了显著的提升,车尾的跟随性和车身的寻迹性均表现出色。尽管与东风本田的十代思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新轩逸的升级进步仍值得肯定。
此外,新轩逸的悬挂调校呈现出一种硬朗的风格。在面对小坑洼时,车身会明显感受到震动;而遇到大颠簸路面时,悬挂弹簧的释放与回弹则显得不够流畅,无法实现一次到位,略显笨拙。然而,这种相对偏硬的悬挂设置在转弯和出弯时,却能为车辆提供良好的支撑性。
刹车的脚感值得称赞。刹车踏板的高度设计得恰到好处,制动力的提升既平稳又自然,没有突兀之感。在实际刹车时,车身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晃动或点头现象,给予驾驶者充足的信心。然而,在脚刹驻车制动方面,该车的设计则显得不够人性化。脚刹驻车制动踏板的高度偏高,行程也相对较长。对于身材较矮的驾驶者来说,如我般,需要抬高腿部才能踩到,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希望未来的车型能在这一细节上进行改进,以提升驾驶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在我提及脚刹驻车制动踏板高度的问题后,官方回应称,这是基于对众多车主调研的结果,旨在符合用户平均水平。但遗憾的是,这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尽管如此,我仍希望未来新车上市后,大家能亲自到店体验,并分享对脚刹踏板高度的感受。
在行驶静谧性方面,我给予这款车高度评价。无论是风噪、路噪还是胎噪,它都处理得相当出色,在同级别车型中确实具有显著优势。即便是在较高的行驶速度下(例如100km/h),车内的静谧性也保持得很好。有一次,我后排的朋友甚至误以为车速只有80km/h,而实际上我们已经达到了100km/h。
该车搭载的是代号为HR16的第三代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分别为102kW和169N·m。与之匹配的是CVT变速箱,这是一套经典且稳定的日产动力总成。值得一提的是,轩逸在2006年上市时便已搭载了HR16DE的1.6L发动机,历经13载的演变,新轩逸的发动机已进化到第三代,但依旧是HR16,不免让人觉得缺乏新意。
在驾驶体验上,油门踏板的响应相对较为慵懒,通常不会出现一踩即窜的情况。动力表现只能说“够用”,即使深踩油门到底,也很难感受到强烈的加速感,取而代之的是发动机转速急剧上升时的咆哮声。因此,在驾驶新轩逸跟车起步时,需要提前预判并适当踩油门,以免在起步时落后于前车。
变速箱的匹配已经相当成熟,升降挡动作积极,与我之前试驾的新款逍客有相似的驾驶体验。但在试驾过程中我注意到,这款车在挂挡入挡时,挡位过渡显得有些生涩,缺乏阻尼感。据了解,这可能是试装车的问题,厂商表示未来量产新车将对此进行优化,所以消费者无需担心会遇到类似问题。
这套动力总成在几个方面表现出色。首先,它对抖动的控制非常到位,坐在车内几乎感觉不到发动机的振动。其次,其平顺性极高,为乘客提供了极佳的舒适度。最后,在油耗方面,尽管没有经过严谨的测试,但在我较为轻松的驾驶方式下,这款车的油耗表现相当出色,这无疑是买家们非常关心的一个亮点。
2. 外观设计令人瞩目,堪称“小天籁”
外观之惊艳,堪比“小天籁”
初见第14代轩逸实车,我便被其外观设计所震撼,仿佛看到了最新款东风日产天籁的缩小版,让人不禁自愧不如。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每当我在路上行驶,或是在后视镜中瞥见第14代轩逸与全新天籁的身影时,我总会想,“这样的设计,真是让人不得不自愧不如。”因此,第14代轩逸堪称“小天籁”的称号实至名归。对于新轩逸的购车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毕竟能够以较小的支出,享受到与高端车型相似的外观设计,是大众普遍的喜好。
第14代轩逸的外观设计相较于第13代,可谓焕然一新,成功摆脱了以往成熟稳重甚至略显老气油腻的形象,更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其前脸采用了日产最新的V-Motion 2.0家族式设计语言,既展现了年轻动感的一面,又不失协调与平衡,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够迅速接受并喜爱上这款前脸造型。
官方数据显示,新轩逸在尺寸上也进行了升级,车高降低了56mm,车宽增加了55mm,重心更是降低了17mm,使得新轩逸的前脸呈现出更加扁平运动的姿态,紧随当下的设计潮流。LED前大灯造型立体且锐利,个性十足,而独特的日间行车灯更是为整个车头增添了一抹亮色。
熟悉日产的朋友们,对于这款V字形的中网造型一定不会陌生。粗犷的V型镀铬装饰显得格外醒目,与周边的黑色蜂窝状网格和黑色饰件形成了鲜明对比,既无违和感又突出了各自的特色。V字形中网搭配上运动感十足的前保险杠造型,形成了由外至内的视觉聚焦,使得整个车头更加生动且富有张力。
不得不提的是,新轩逸在外观设计上的进步并非孤立的。与2016款东风日产蓝鸟相比,新轩逸不仅继承了蓝鸟前脸设计的精髓,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尽管蓝鸟的尾部造型曾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但新轩逸在整体设计上的均衡与进步,无疑使其更上一层楼。
在尺寸方面,第14代轩逸的车长为4641mm,轴距为2712mm,相较于第13代轩逸分别增加了10mm和12mm。这些细微的尺寸变化,都为新轩逸带来了更加优雅且动感的身姿。
更加低矮的车身与更长的车身相融合,赋予了新轩逸一种修长而富有魅力的外观。侧面造型的凌厉感,不仅影响了超车时的潇洒度,更在每一个细节中流露出美感。犹如坐在女神身旁,欣赏她轻挑青丝、掀至耳畔的温柔与风情,新轩逸的侧面造型同样令人心动。
实拍车型配备了17英寸亮面铝合金多辐式轮毂,虽不算最新潮流,但其动感样式与运动外观相得益彰。与之匹配的是邓禄普EC300+轮胎,主打节能环保,尺寸为215 50/R17,为驾驶增添了一份绿色环保的意蕴。
车侧至车尾的过渡造型自然协调,避免了蓝鸟尾部造型的突兀与生硬。尤其是C柱上那一抹黑色的修饰线条,犹如神来之笔,为整车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美感。设计师们或许从蓝鸟的设计中汲取了经验,从而打造出新轩逸如今这更为和谐统一的整体造型。
新轩逸的尾部造型虽不及前脸那般惊艳,却散发着一种旧款车型难以抗拒的魅力。扁平化元素的引入与尾灯造型的美化,共同构成了这款车型别具一格的尾部景观。后保险杠处的仿扩散器造型,进一步强化了其运动气息,使尾部不再显得单调乏味。而隐藏式的排气管设计,则在保持整体造型中规中矩的同时,也符合了市场主流与受众审美。
此外,新轩逸依旧搭载代号为HR16的1.6L发动机,其单边单出的排气管布局既符合市场设计的主流趋势,也避免了假性双边共双出设计的违和感。这样的设计选择,无疑更加贴切地体现了新轩逸的定位与受众需求。
新轩逸的后尾厢设计同样不失实用性与便捷性。其内部空间规整且容积宽敞,无论是日常用品还是大件物品,都能轻松容纳。而且,低矮的开口高度与宽阔的开口角度相结合,使得装载与取物变得轻而易举。尽管其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但这样的设计在日常使用中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3. 舒适性:名不虚传的“日产大沙发”
第14代轩逸在内饰方面的革新可谓显著,彻底摆脱了旧款车型那种沉闷且老气的设计风格。新车内饰采用棕色与黑色的双色搭配,旨在为驾驶者提供更加高端的驾乘体验。
D字型的三辐式方向盘是日产家族的经典设计,许多日产新车都采用了这一风格。其纤细的盘把与平底造型相结合,赋予了它更强的视觉运动感。然而,方向盘的皮质包裹虽然提供了自然的握持感,但较硬的材质在高级感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或许,这仅仅是试装车的问题,期待新车上市后的表现。
中控台的设计以简洁为主,流畅的线条和层叠的设计使其呈现出不错的流线感和层次感。虽然如今悬浮式中控屏已屡见不鲜,但新轩逸仍采用了这一设计,旨在提供更强的科技感和档次感。
在试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车机系统反应慢的问题,尤其是在用多功能方向盘切歌时,存在几秒的延迟甚至卡死的情况。希望未来新车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同时,新轩逸与新天籁上采用的新车机系统,尽管在功能和性能上有所不同,但整体风格仍保持一致。相比之下,现款奇骏和逍客上的车机系统界面更时尚简洁、操作更直观简单,这或许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改进方向。
在空调控制方面,新轩逸保留了实体按键,并采用了大而直观的造型设计,显示屏宽而清晰。控制模块略微偏向驾驶员一侧,使得操控更加便捷顺手。这样的设计无疑大大提升了驾驶时的便利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车中控台的材质在大部分位置都偏硬,但只要不经常触摸,外观上看起来并无大碍。然而,对于经常接触的位置,如门把手、腿侧靠中控处以及中央扶手等,东风日产都采用了软性材质进行覆盖,确保了乘坐的舒适度。
后排空间相较于前排而言,配置相对简洁。但该有的都有,如后排中央扶手(带水杯架)和后排出风口等。若想追求更多配置,可能就需要考虑其他车型了。
新轩逸的前后排座椅都表现出色,提供了极高的舒适度。座椅的坐垫柔软度、坐垫长度、座椅宽度以及人机工程学设计都达到了良好的水平,既保证了包裹性又确保了舒适性。尤其是其后排座椅,柔软的扶手和舒适的座椅让乘客能够享受到极致的舒适度,堪称“日产大沙发”的典范。
此外,顶配车型在皮质座椅上添加了交叉网纹格设计,不仅增加了座椅的设计感,还提升了其防滑性。
在储物空间方面,新轩逸也表现出色。门拉手储物格、门板储物格、挡把周边储物格、中央扶手内部纵深储物格、前后排水杯架以及内部平整的手套箱等一应俱全,满足了日常使用的各种需求。
然而,在配置方面,我们也发现了几处不足之处。首先是化妆镜缺乏照明灯;其次是后排未配备USB接口;最后是后排座椅仍不支持后排放倒功能。但考虑到其他诸如小天窗、副驾驶座椅手动调节、主驾驶位车窗一键升降功能以及副驾驶位后方储物袋等配置的实用性,这些不足可能并不会影响大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全文总结
第14代轩逸凭借其年轻动感的外观设计,以及时尚的内饰设计,无疑会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厂商将这款车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定位在85后,这一决策无疑是明智的。
尽管新车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但鉴于其定价及目标客户群,这些不足并不足以掩盖其显著的优点。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车系,厂商和工程师无疑更懂得如何在“取舍”中寻求平衡。所谓“车无完车”,正是这个道理的最好诠释。目前,我们期待新车能在未来优化试装车上的细节问题,从而提升整体质感,进一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本次试驾的车型为试装车,与未来量产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文中所提及的新车问题,在量产版上可能已得到显著改善。待新车正式上市后,我们希望有机会再次对其进行全面的试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