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的发布会证实了我四天前的预感——MPV和越野车型的价格确实虚高不少,也就是说,未来降价的空间大得很。比亚迪直接把这个车的起步价拉到20万以下,和我猜的不差,还算有点料。但实际上,这还不是合理的底线。
我估算,星光730这款车,十万出头就差不多了,夏这个级别最多加五万,五万以内的差价,已经把价格拉得很紧了。这中间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就是供需。没错,MPV跟越野,卖得没有那么普遍,市场竞争少,价格就容易虚高。你问我,这个是不是惯例?差不多吧。
但这也是暂时的。未来的市场会变。现在三四十万的MPV,明年后年调整搭配之后,很可能就要卖二十万出头。你看,那些空心车型,配置没多大升级,价格还硬挺着,真是虚火在燃烧。
说起这些价格,2020年我曾翻查过一份资料——那会儿,比亚迪几款电动车续航里程差不多一样,218KM的版本,电池却比180KM版本少了3度。怎么回事?这是偷工减料?我当时还笑:可能车减配了,车重就轻了点。反正内情也没搞清楚,只知道信用差点意思。你想想,要真没虚标,也就是说这218KM的版本没那么牛掰,实实在在的减配。
你说塞纳为啥没直接参照星光730?我觉得,屏幕上差不多也就十万出头的车,应该也就定价在15万。差不多的道理,价格合理就得先削掉一部分溢价。
除了乘用车,轻客也得提一提。福特全顺那个,手动挡都要15万多,还没啥配置。拿回来还要折腾改装,算算成本,能不能降点?我其实觉得,未来大部分量起不来的小众车型,价格都会走一轮。
大规模的压铸模具,低成本高效率,这是一种趋势。用同样的零件、甚至相似平台,批量生产,零件复用率提高,销量达到1万台就可以考虑价格战了。像我猜的,零部件的集约化会让成本下降不少。
各车企间的竞争——尤其是在价格战的压力下——对消费者其实是一件好事。价格实在点,配置合理点,谁会抗拒?但你看比亚迪夏这款配置和性能摆在那里,无论怎么降,空间都不多了。降多了,怕也降不过头。
我觉得要硬碰硬,得看另一款——比如那款23.38万的续航200的版本,价格要是能降到20万左右,就对塞纳GL8啥的会很有威胁。那可真是杀手锏。
问题也来了。你有没有注意到,华为系的车型,价格怎么都降不下来?那但一方面得走量,量上去了,成本才可能压得住。另一方面,不降也没办法,市场份额到了那里,价格就卡着。
讲真,我还在想,要是高山7能便宜点,那可就真完美了。谁不喜欢价格低点、配置多点的车?但现实是,成本压不住,供应链又不那么容易变革,一下子就降不下来。
你问我:未来的摇摆点在哪?也许是那些细节,比如电池技术的突破、模具工艺的创新,或者厂商更贴合市场的策略。反正我觉得,这个行业,价格虚高的时代可能会逐渐过去,但最终的变化,不会轻易到来。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用的这车,五年后还能保值多少?大概会有个区间——五六成?还是更低点?我猜没那么乐观。因为市场变化快,配置升级、车商折扣都在玩猫腻。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还是价格更加合理?抑或行业的下一波技术革新?
Anyway,反正我随时都在注意这些,也许下一次,能看到更鲜活的数据或消息,打破这些隐形的价格泡沫也说不定。你觉得呢?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