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

国产摩托十巨头销量之和,竟敌不过一个本田!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本田摩托车全球卖爆2057万辆,中国十大品牌总和为何不敌?

中国市场摩托车之战:本田134万辆VS中国十巨头,差距在哪

本田摩托赚翻天:年利42亿美元,中国车企该如何突围?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中国十大摩托车品牌销量总和竟不敌日本本田单一品牌,这一数据对比揭示了中国摩托车产业的现实困境。2024年,本田摩托车全球销量达2057万辆,而中国整个摩托车市场的国内销量为1992.28万辆,比本田还少60多万辆。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全球销量前十的摩托车品牌中,中国只有豪爵、隆鑫、宗申三家企业上榜,三家市场份额合计仅7.4%,不到本田的三分之一。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的成功绝非偶然。从1947年推出第一款A型发动机开始,本田用70多年时间构建了强大的竞争壁垒。技术积累是其第一道护城河——从石油危机时的低油耗CB750系列,到八十年代的轻量化铝合金车体,再到本世纪初的电喷系统和如今的电动化转型,本田始终走在行业技术前沿。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MotoGp,2024年现场观众300万,社交媒体互动超30亿次的顶级摩托车赛事

产品矩阵的全面覆盖让对手望尘莫及。低端的Super Cub系列全球销量超过1亿辆,百公里油耗仅1.5升,加满3.7升油可行驶250公里;中端的CB系列满足城市通勤和运动骑行的双重需求;高端的"金翼"系列则专攻750cc以上的大排量豪华车型。这种全系列产品策略让本田能够通吃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各个市场。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赛事营销为品牌赋予高性能光环。自1959年参加国际摩托车赛事以来,本田获得25次制造商冠军和21次车手冠军,胜场超过800次。在达喀尔拉力赛上,本田摩托车助力车手拿下9次冠军,其中1986年至1989年更是连续四年夺冠。这种"赛道技术,民用转化"的策略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CB500X

本地化生产让本田有效规避贸易壁垒。1979年在美国建厂,1984年进入印度,1967年布局泰国,本田的全球生产基地网络是其成功的关键。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2024年,瑞奇·布拉贝克驾驶本田CRF450 Rally获得达喀尔拉力赛冠军的海报

在印度,本田通过4个工厂实现年产610万辆的能力,2024年在印销量达583万辆,占全球销量的28.4%。在东南亚,本田在越南、泰国、印尼和菲律宾四国的销量合计突破1000万辆,接近全球销量的一半。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反观中国摩托车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表现尚可,但在全球化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中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名企业

技术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大功率发动机、电喷系统等核心领域;品牌影响力有限,除了专业人士,普通消费者很少知道中国摩托车品牌;全球化布局不足,海外销售更多依靠贸易方式而非本地化运营,易受贸易政策影响。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Super Cub,又称小狼、绵羊、幼兽

国内政策环境也制约了产业发展。多个城市的"禁摩"政策和13年强制报废规定限制了市场空间,使企业难以积累足够资金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印度公司2024年销量

据媒体报道,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从曾经的80%暴跌至1%,这一教训值得深思。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2024年、2025年各季度销量明细,来源:本田财报

电动化转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电动摩托车降低了对传统发动机技术的要求,转而侧重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这恰恰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领域。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越南销量 来源:越南人民报中文版

完善的电动车辆供应链、国内市场对电动两轮车的高接受度,以及企业自身的积极布局,都为电动摩托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CB750,当时一度打得让英美摩托车没有招架之力

中国摩托车企业需要多管齐下实现突破。技术研发是根本,没有核心技术永远只能跟随;品牌建设是长期战略,需要从"制造"向"创造"转型,从"产品"向"品牌"升级;全球化需要真正的本地化,在主要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文化赋能产品价值,通过培育摩托车文化增强用户黏性和品牌认同。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十强

中国摩托车产业与本田的差距,本质上是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过程的缩影。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超越,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这条路充满挑战。令人欣慰的是,一批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点,开始投入研发、打造品牌、开拓海外市场。虽然在短时间内超越本田并不现实,但通过持续创新和战略转型,中国摩托车企业完全有可能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本田金翼2011年销量破64万辆的媒体报道,来源:华盛顿时报

摩托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和品牌的竞争。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全球品牌,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蜕变,最终在世界摩托车舞台上与国际巨头一较高下。

摩托车界的隐形冠军:本田给我们的启示-有驾

重庆摩博会,国内等级最高的摩托车展会

这条路漫长而艰辛,但值得所有中国摩托车企业为之奋斗。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