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域,江苏沿江八市正以“轨道上的长三角”为导向构建多层次轨交网络。然而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南京、苏州、无锡地铁网络成熟,南京运营里程近484公里,苏州、无锡分别形成350公里、142公里轨网,重点推进跨市衔接;但扬州、镇江、泰州受限于国家地铁申报门槛(市区常住人口需≥300万,扬州240万、泰州160万),地铁建设停滞,跨市通勤依赖公路,长江天堑导致三市核心区互通时间普遍超过1.5小时,成为区域协同的“断点”。
针对三市短期难以独立建设地铁的困境,规划建设扬镇泰环线城际铁路成为关键解决方案。该环线以“跨江成环、枢纽串联、产业协同”为核心,直接服务三市超1200万人口,辐射仪征、扬中、泰兴等经济强市,串联2024年GDP总量达2.04万亿元的产业集群,旨在构建三市“1小时互达圈”,填补区域轨网空白,成为长江北岸经济带的核心增长极。
环线全长约185公里,采用“三枢纽、两跨江、多节点”布局,串联三市核心功能区与交通枢纽:
1.扬州段(65公里):从扬州站引出,经明月湖商务区(对接西部新城)、文昌阁(老城核心)、东关街(文旅枢纽)至扬州东站(衔接北沿江高铁、连镇高铁),向北延伸至扬泰机场,形成“主城串联+航空枢纽”复合走廊,实现城市核心区与机场的快速连接。
2.泰州段(50公里):从机场南下至泰州站(宁启铁路枢纽),经海陵老城,中国医药城(国家级高新区)至泰州南站(盐泰锡常宜铁路与北沿江高铁十字枢纽),向南通过规划中的高港公铁两用桥跨江至扬中,激活泰州高港临港经济区,打通苏中至苏南的垂直通道。
3.镇江段(70公里):从扬中向西经兴隆港(对接扬中港区),通过规划中的金山过江隧道跨江至镇江南站(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枢纽),再向北至镇江站(连镇高铁枢纽),最终通过过江通道返回扬州,形成完整闭环,强化镇江作为长江枢纽的辐射能力。
线路设计时速主线160公里/小时,采用国铁标准轨距,预留与周边城市轨交的换乘接口,实现跨系统融合。
区域城际与市域铁路互联
宁镇扬一体化:在扬州站与宁扬城际(南京地铁S5号线)换乘,实现南京仙林至扬州50分钟直达,未来可延伸至仪征、六合,形成“南京-扬州-泰州”复合通勤带,推动宁镇扬同城化发展。
苏锡常联动:泰州南站预留苏锡常都市快线接口,通过规划中的泰锡常宜支线接入无锡地铁3号线,泰州至苏州最快50分钟;镇江站衔接苏锡常快线西段,形成“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东西向走廊,促进长江两岸与苏锡常都市圈的协同。
市域网络辐射:扬州S1号线(扬州东站-扬泰机场)、泰州S1号线(泰州南站-姜堰)与环线换乘,构建三市“中心城区-县域”半小时通勤圈,覆盖90%以上的城镇人口,提升市域内交通效率。
环线串联3处规划中的跨江设施:
高港公铁两用桥:公铁合建,上层为6车道公路,下层为双线铁路,承担泰州至扬中、镇江的跨江客流。
扬中过江隧道:铁路专用隧道,下穿长江主航道,连接镇江丹徒与扬中。
润扬过江隧道:铁路专用隧道,在瓜洲古镇附近跨江,预留旅游专线接口,助力“扬州瘦西湖-镇江金山”等文旅资源联动开发,促进区域文旅一体化。
扬镇泰环线城际铁路的规划与建设,是破解三市地铁建设瓶颈、推动长江两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环线成网、跨江破局、多网融合”,三市将从“隔江相望”迈向“拥江发展”,扬镇泰将真正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为长江经济带跨江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江苏方案”,助力长三角一体化迈向更高质量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