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

咱们今天来聊聊理想汽车,这个牌子现在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尤其是他们家的L系列,什么L7、L8、L9,满大街都能看到,成了很多家庭买车的首选。

大家熟悉理想,主要是因为它那个“增程”技术,说白了就是车里既有电池能充电跑,又有发动机能烧油发电,解决了很多人想买新能源车又怕跑长途没地方充电的烦恼。

可以说,理想是靠着这个精准的定位,一下子就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站稳了脚跟。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但问题来了,一个靠“增程”出名的车企,如果它下定决心,要推出一款完完全全只靠电跑的六座大车,比如说,咱们就管它叫“理想i8”吧,那市场会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

这事儿特别有意思,因为它不光关系到这一款车的成败,更能让我们看清楚,现在咱们中国老百姓买车,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看重些什么。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辆车可能会有的三种市场表现,每一种表现背后,都藏着市场的真心话。

第一种可能,也是理想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车一出来就火了,订单多到接不过来,想买车得排好几个月的队。

如果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说明的事情可就大了。

这就意味着,“理想”这两个字,在消费者心里的分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增程技术”本身。

过去,总有人说理想的成功是运气好,是选对了赛道,觉得它就是个“增程专业户”。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但一款纯电车的爆火,会直接告诉所有人,这种看法太片面了。

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一台理想的纯电车,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信任的是“理想”这个品牌。

这种信任不是凭空来的,是理想通过之前的产品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大家认可的是理想对中国家庭用车需求的洞察力,那种细致入微的程度,有时候真的让人佩服。

比如说,它知道长途旅行时,孩子需要在后排看动画片,所以给你装个大屏幕;知道夏天一家人出门想喝冰镇饮料,就在车里给你塞个冰箱;知道副驾驶的家人需要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就设计出所谓的“女王副驾”。

这些功能,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恰恰都打在了家庭用户的痛点上。

当一个品牌能把你的需求想得比你自己还周到,并且造出来的车质量可靠、用着省心,那么大家自然就会信赖它。

当这种信赖建立起来之后,这辆车到底是增程的还是纯电的,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重要的变成了“这是理想造的车”,这就够了。

这就好比我们去一家常去的饭馆,我们信任的是这家店的厨子和味道,至于他今天是用炒勺还是用烤箱做菜,我们都相信会很好吃。

如果理想的纯电车能大卖,那就证明它已经从一个技术上的胜利者,升级成了一个品牌上的胜利者,这对于一个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意义非凡。

当然,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是情况完全相反。

这辆纯电的“理想i8”上市之后,市场反应冷冷清清,问的人少,买的人更少,销量非常难看。

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市场传递出的信号也同样清晰,那就是:对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买车这种大件消费,最终还是要看口袋里的钱够不够,这车到底值不值。

我们得算一笔账,一款纯电的六座SUV,因为电池成本摆在那,它的定价肯定要比配置差不多的增程版兄弟车型,比如理想L8,要贵上不少,价格很可能会进入到三十五万甚至更高的区间。

那么在这个价位,一个想买车的消费者会怎么选呢?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他会发现,选择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他可以看看理想自家的L8,功能体验差不多,价格便宜好几万,还能加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这不香吗?

为什么要为了一个“纯电”的名头,多花那笔冤枉钱呢?

这是来自内部的竞争。

其次,外面的对手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旁边有华为深度参与的问界M9,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品牌热度也居高不下;还有像腾势、蔚来这些品牌,也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耕耘多年,积累了不少好口碑;更不用说还有特斯拉这样的品牌,虽然车型定位不完全一样,但它一直在影响着大家对新能源车的看法。

在这么多强有力的选择面前,理想的品牌光环可能就不够用了。

消费者心里可能会想,这车是不错,但它真的不值这个价。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于是,大家嘴上夸着理想的产品做得好,身体却很诚实地选择了其他更划算或者品牌力更强的车型。

这就说明,在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里,“性价比”和“物有所值”依然是硬道理。

品牌的好感度当然重要,但还没到能让人闭着眼睛不看价格就下单的地步。

最后,还有第三种可能,这种情况或许也是最接近现实的。

那就是这辆“理想i8”的销量不好不坏,每个月都能卖出去几千台,算不上失败,但也绝对称不上是爆款,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在市场上存在着。

如果结果是这样,那它反映出的,就是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真实状态:市场太卷了,想再出一个像过去那样一款车就能引爆全场的“现象级”产品,实在是太难了。

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蓝海”了,而是挤满了竞争者的“红海”。

就拿六座SUV这个细分领域来说,各种动力形式的优秀产品层出不穷。

理想i8销量揭晓,三种结局背后,市场释放哪些信号-有驾

理想自己就有L8和L9坐镇,外面有问界、腾势、蔚来的同类车型虎视眈眈,甚至连一些传统的豪华品牌,比如宝马、奔驰,也在通过降价来抢夺客户。

每个厂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把自家的产品打造成了没有明显短板的“全能选手”,配置堆得满满的,性能也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家产品之间的差距正在被无限拉近。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了是好事,但也确实容易挑花眼。

今天觉得这个车不错,明天看了另一个车的发布会,又觉得那个车更吸引人。

用户的注意力被高度分散,很难再对某一个品牌或者某一款车型产生极高的忠诚度。

所以,一款新车上市后,能获得一个不好不坏的成绩,其实已经算是一种成功了。

这种“平淡”,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市场竞争充分,百花齐放,没有任何一家能轻轻松松地垄断用户。

想成为爆款,必须在价格、产品力、上市时机、用户口碑等方方面面都做到极致,并且还要有一点点运气的加持,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理想这辆纯电车的市场表现,就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出很多东西:一个品牌的号召力到底有多重,价格在老百姓买车时到底占多大分量,以及我们现在这个汽车市场,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