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铁路迷和地铁迷们谈论一个词——“吃机外”,那么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简要了解一下。
“吃机外”实际上是指列车在进站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如前次列车未准时进站或车站进路安排延误,导致列车不得不在车站进路信号机外停车。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为列车在区间内停车。
机外停车不仅会增加机车的能耗和运营成本,还会导致列车运行时间的延误,干扰正常的运行秩序,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行车事故。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应努力避免出现机外停车的情况。
那么,在乘坐地铁时,你是否曾遭遇过列车临时停车的情况?你是否曾感到困惑,列车行驶正常,为何会在车站逗留许久才重新发车,或是在隧道中突然停车呢?
列车临时停车是地铁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由于地铁列车遵循双线单向运行原则,即列车在固定轨道上依次行驶,为确保安全,每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当前方列车因故无法准时发车时,后方列车为防止超速或发生碰撞,会采取紧急措施,在站台或隧道内暂停行驶。
那么,究竟哪些情况会导致列车临时停车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形较为常见:
乘客在车门关闭时抢上抢下,造成车门反复开关或出现故障,此时司机需到场复位才能恢复正常关闭。
乘客携带的物品,如衣物、背包等,不慎夹在车门门缝中,阻碍车门的正常关闭。
车厢内的紧急开门装置被误触,导致列车紧急制动。
此外,设备故障、信号问题或操作失误等也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进而触发临时停车措施。
在客流繁忙的高峰时段,列车临时停车的频率往往会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高峰时段的列车行车间隔较窄,线上列车之间的距离较短,任何一趟列车的延误都可能对后方的列车运行造成影响。相比之下,非高峰时段的行车间隔则相对较宽,两车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调整的余地也更大,所以高峰期临停的次数往往多于低峰期。
那么,当乘车时遇到列车临时停车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要的是留意列车广播,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同时,切勿擅自触碰列车上的设备,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车厢内的紧急求助按钮与列车司机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为了减少列车临时停车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遵守乘车秩序。在站台等候时,应按照地面箭头的指示有序排队,遵循先下后上的原则,避免拥挤和争抢。当列车车门或屏蔽门即将关闭时,务必停止上下车动作,确保列车能够准时出发。
其次,乘客在上下车后应迅速离开。下车的乘客需提前做好准备,在车门或屏蔽门打开后立即下车,并保持前行,不在门口处逗留。而上车的乘客则应尽量往车厢中部移动,避免在车门口处停留过久。
通过这些简单的措施,我们能够共同维护良好的乘车秩序,从而减少列车临时停车的频率。
稍退后等候。当列车满员时,未能及时上车的乘客请退至黄色安全线内,耐心等待下一趟列车,避免拥挤在屏蔽门处;同时,车厢内靠近车门的乘客也请适当后退,并留意自身安全,避免被夹伤。
留意轨道缝隙。在上下车过程中,请务必握紧随身物品,小心谨慎,以防不慎滑落至轨道,造成安全隐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