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还在担心电动汽车充电难,今天这条消息可以让你把悬着的心先放下一半。2023年10月15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一口气六大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看起来很有分量的新动作:准备在2025到2027年,把全中国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直接来个“翻倍”——字面意思上的三年倍增。说白了,这就是要动真格,从城市到农村、从家门口到高速公路,把充电这事全方位推进一轮。这其中很多细节,都是直接对着广大电动车用户的堵心问题去的。
咱得说说,这份方案可不是拍脑袋临时起意,而是为贯彻“提振消费”的总体计划量身定制。电动车这两年大行其道,可是充电设施跟不上,谁也不愿在公路边上看着手机电量一格一格往下掉。这回方案里,国家给自己抛了个大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要有2800万个充电设施,供电能力过3亿千瓦。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要托举起8000万辆电动车的用电需求。
城市、农村、高速路、停车场,这回统统安排上
城市停车场总是挤,说不定车位都不好找,更别说能兼顾家里的和公共的充电需求。方案里干脆挑明了,想让快充成为主角,慢充作配角,大功率的也不落下。而且,目标很实在——到2027年,城市里新加装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还要有10万个是支持极效率的大功率。这什么意思?你下班回家,挤在车库里,蹭两小时网,还能同时把电充满,大部分车主不干等了。
再看高速公路,那更是电动车车主外出最大的一道坎。官方放话,到2027年,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停车区域再新建或升级4万个大功率超快充电枪。就算你开个“绿牌车”跑长途,那种到服务区后抖着手机找能不能充上的心理阴影,估计也能少点了。基于现有的小电桩,这一波的4万个还都要求60千瓦起步,而且鼓励干脆直接上更大功率。以后可别再吐槽服务区只有个十几千瓦的慢充让你干耗一下午了。
别以为农村就没人关心,计划也把乡镇点名入账。到2027年,所有没有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至少要新加1.4万个直流充电枪。而那些本来已有基础的地方,按需求进一步加码,基本覆盖全国广大农村。电动汽车真想“下沉市场”,这可能是首要条件,没有这网络,谁敢开回老家?
买得起电动汽车,装充电桩能不能跟上?
不少人买电动汽车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家里能不能装上私人充电桩?新建小区,这回官方卡明确标准了,只要是固定车位,该建的就建,要是暂时不建,至少要把预留条件做到位。这样一来,买新房的就不用担心未来要拆墙砸地装充电桩。对于已经住人的小区,按照自己的条件灵活补建,提高充电桩覆盖率。哪怕是老旧小区,也该一步步地往前推。同时,供电配套要改造升级,你别担心电压不稳或者邻居跳闸。
光有桩不行,官方提出要搞“统建统服”,也就是不但要统一建设,还要统一管理和服务,确保有专业团队来维护。计划里说得很明白,到2027年,1000个这样的“试点小区”就要落地,保障私人充电桩的普及率和安全。这下不用怕装了个充电桩,没人管,坏了只能自己修。
车网互动,智能充电,真正让电动汽车“聪明起来”
如果说,前面那些是“数量”的提升,这一块就是“质量”的飞跃。计划打算大面积推广车网互动,也就是让电动车不仅可以充电,甚至还能把电送回电网,真正实现资源的双向流通。到2027年,光是能双向充电的设施要上5000个,反向放电量过2000万千瓦时。想象一下,将来不用车的时候,甚至还能帮家里省电费,甚至赚点钱回来。
而配电网升级也提上日程,这可不是拍拍脑袋。每个地方都会把充电设施的需求直接纳入配电网规划,稳扎稳打地提升承载力。申请流程那叫一个简化,报装不再九曲十八弯。对于一些有过申请私人充电桩折腾经历的人来说,这算是一个好消息。
城市的“充电快餐厅”,服务也拉满
即便不是家里能装桩的,如果你是纯“公共桩”用户也不怕。方案专门提到,要加大高品质、高效率、稳定可靠的充电场站的建设,提升整个用电体验。而且,政府平台功能会进一步完善,对于运营商和站点不定期做质量评价——说白了,优胜劣汰,不让用户受苦。评价结果还会直接影响服务,谁家服务好就有红利,谁家马马虎虎就得挨批。
多部门联手,各自分工明确
要把这么大的盘子做活靠一个部门显然不够,这回是六大部门一起下场。发改委、能源局做统筹,工信部牵头引导汽车企业开发新功能、制定新标准。住建部负责起居区充电桩建设,尤其是老旧小区和新建居住区。交通部盯着公路和高速服务区,市场监管则聚焦产品质量,标准定得牢牢的。
所有环节,基本都做了规定。不但盯数量,更关注使用体验、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力争在三年之内让“充电问题”不再成为痛点。
电动汽车充电,未来就是“拿着电线满大街充,将成为过去式”?
这一轮方案下发,电动车主们的获得感可能越来越强。过去大家总说开电动车像赌运气,“充电焦虑”成了新流行词。可如果真能按照官方计划落地,五年后再看,或许开电动车也不会再有“公里数焦虑”的传说。城市里随便一停都能快充,高速路上跑远了服务区补电就跟加油一样顺畅,下乡回村连乡镇都能找到公共桩,家里私人桩想装就装,还不用和邻居抢电表。
当然,规划归规划,野火烧不尽,根本看落实。毕竟,现在大城市里的充电桩遭遇的“被占车位”“故障不用”“费用不透明”等问题也不少。要是后续监管和服务做得不扎实,恐怕也不好收场。但至少,这回的目标和路线算是定得明明白白,吃一堑长一智。
充电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既要数量,更要质量;既要城市,也要农村;即关心颜值,也得保住里子。毕竟,没有人愿意在黑夜里找充电桩,或者在服务区发愁电还剩5%。
说到底,政策推动是把锤子,市场需求是那块金属,打铁还得自身硬。现在连农村都要下桩,分分钟实现“油车在哪里,充电桩就得跟到哪里”——下一步,就看全国各地怎么把这道题做深、做透了。
等几年后再回头看,也许在楼下、在高速路边、在家门口,到处都有“电加满”的地方,充电自由可能真要变成现实。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