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边缘的百万宝马X8:内饰让人有点说不出话来
01 上周我们编辑部的人刚在车展摸过这台2025款宝马X8。掀开车门那一刻,我心里其实蛮复杂的。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这么大一台SUV,定价要破百万,外观确实够“炸”,但内饰到底值不值这钱?
宝马这波操作,和我前几年帮老板选GLS600、揽胜SV时还真不太一样。以前选车就是尺寸和排面。这几年,富哥们越来越挑。他们不光要数据漂亮,体验还得个性化。有个上海朋友说的狠:“20年前德国豪华车代表发达国家,今天买车要看能不能发个朋友圈让人羡慕。”宝马其实自己也知道,X7够大了,XM够标新了,但始终没法在百万级里和GLS、揽胜硬刚得住。
痛点在哪呢?就是后排体验和整个氛围感。迈巴赫把后排堆出独立航空座椅和冰箱,揽胜直接腿部一米多空间,头等舱的既视感。在这个圈子,屏幕小、位置挤、材料不够豪,直接被淘汰。
宝马明面上看是“运动轿跑SUV”,但真拼起数据,也是“肌肉硬刚”。5176毫米长度,2003毫米宽度,3110毫米轴距。相当于是把X6各方面放大了快10%,还硬是留了溜背造型。分体式大灯,巨肾格栅(现场看和旗舰7系一样),格栅带光,22英寸大轮毂,单条倍耐力P Zero都要5200元。这成本告诉你啥叫不计代价。
02 但问题也很明显。宝马这些年让我最感“摸不透”的,是内饰设计。说人话就是:你用手一摸是够软了,Alcantara皮料据说十八平米(我数不清啊),门板包括中控全都包起来了。手感、视觉、细节,的确舍得花钱。
但是,豪华车的“氛围”,不是光靠手感吊打。比如X8用了14.9和12.3英寸曲面屏,32个Bowers&Wilkins扬声器,后排两个31.3英寸悬浮屏,还能8K投屏。账面数据很美,但现场体验就有点“说不上来”。后排巨幕屏,展开腿托最大38°,真的坐上去一开始有点“哇塞”,但看久了和航空座椅本质体验还是不一样。UI响应也比X7快了一些,号称20毫秒,但我还是觉得和国产新势力那种交互差着一口气。
讲一个小插曲。有个业内同行直接开了句玩笑:“宝马的后排就是你花百万买了个前排驾驶席,后排只是顺便建个游戏厅。”我自己不太同意,但这话挺戳我——宝马想‘兼顾运动和豪华’,结果最顶级体验始终还是调过来一点偏向驾驶者。
03 动力方面倒是没啥挑剔的。两套插混系统,3.0T+电机综合490马力,旗舰4.4T V8+电机直接拉到738马力。百公里加速分别是4.8秒和3.9秒,纯电续航最高86公里。油耗呢,WLTC工况能压到2.5升,妥妥的新规则“过审”。这种账面已经和保时捷的Cayenne Turbo E-Hybrid掰手腕了。
底盘也是宝马该有的样子。老CLAR平台,四轮主动转向,低速同向3.5°,高速反向2.5°。空气悬架80毫米高度调节,山路试下来侧倾比X7低了不少。空间也真是越做越夸张。二排肩宽一米五八六、头部970,后备厢进深1140,掀背造型下还能塞大件行李。听说可能后续出四座行政版,土豪也不用抢座位了。
04 说到底,官方预售价112到158万元。如果真定到这个区间,跟迈巴赫GLS600那种纯“顶流”就有直接碰撞。问了宝马产品经理,他那意思很简单:“买得起X8的人不看油耗表”。我信一些车主确实不在意。但实打实用一套21英寸胎,四条换新一万一。基础保养五千三,V8城区油耗13.5升,后期运营成本没一个低。
有个常犯的“伪命题”——很多人觉得大车就是多点钱,随便用用。其实真开过以后,内饰体验、空间调校、屏幕逻辑、台面下的细节,比账面大数据要重要太多。有些百万级车,坐正副驾驶就像两种人生。宝马的“豪华”和“运动”这次又想一锅端,但我摸了半天还是感觉,有些地方豪得透,但有些地方稍微“感人”到心尖上,说不上完美。
最后加一句玩笑。宝马这台X8,确实拼尽全力,外观拉满了冲击力。开出去路上绝对有回头率。但真要说这内饰,坐上半小时会有种“能用,但也就这样吧”的感觉。实际体验还是得多跑几次,看是不是“感人”到值百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