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一个国家什么时候算是真正告别汽油车的?是街上没油车了,还是加油站关门了?现在挪威宣布实现100%纯电动新车销售,我第一反应不是羡慕,是有点懵。
这个国家多年前就定了个目标:到2025年,新车销售全是电动。结果2024年他们已经做到88.9%,今年干脆直接宣布“满分达成”。财政部长自己说的,100%纯电目标实现。听起来像提前交卷的好学生,但我总觉得,这事背后没那么简单。
我查了下,他们不是靠喊口号,而是一整套激励措施砸出来的。免购置税、免增值税、可以走公交车道、上高速不交过路费。反正你只要开电动,就一路绿灯。挪威人一边算账一边发现,买电车比油车便宜太多。财政部的数据公开过,2010年代后期,他们靠这些政策让电动车市场份额每年翻。
问题是,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少收了多少税?根据挪威财政部2023年的预算报告,电动汽车税收减免让国家每年损失大约400亿挪威克朗(约合人民币260亿元)。这笔钱相当于他们教育预算的三分之一。你说,这能一直免下去吗?
现在好了,目标实现了,甜头要收回去了。新预算提案已经写明:增值税豁免只保留到售价30万克朗的车为止,比原来50万的上限又降了一档。2027年直接取消所有优惠。想买特斯拉那种高端电车的?以后照交税。财政部长自己说得也很直白,政策要“回归正常”。
我看这话的意思是,电动车不再是“特殊物种”了。从此以后,它就是一辆普通车。
不过我还是有点担心。你看他们现在提高汽油和柴油车税,意思是要继续扩大差距,防止人们又回去买油车。但当电车不再享受优惠,价格差没那么夸张,挪威人还会买吗?2024年他们新车销量里纯电占88.9%,插电混动才5%,燃油车只剩下个位数。可是这些电车的老用户,是靠补贴起来的。没了补贴,这个比例能稳得住吗?
挪威有点像一个提前毕业的学生,成绩好,但接下来要独立生活。过去十几年,他们的电动化靠兜底,现在是市场要自己跑。路透社的报道里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他们首都奥斯陆已经在拆加油站,改成快充站和咖啡厅,连出租车队也全换成电车。但偏远地区不一样,北部冬天零下二十度,续航掉一半,充电桩稀得很。
我还看了一组数据。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报告,挪威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大约有2万个,平均每千辆电动车不到4个桩。听着多,其实在欧洲都不算密。充电排队的情况媒体早就报道过几次。
这就有意思了。政策一退,问题全浮上来了。比如电网负荷、冬季续航、二手电车折价,这些事之前都被“免税红利”盖着。你只看到了销量数字,却没看到成本转移。有人算过账,挪威电动汽车的折旧率比油车高10%,主要是电池衰减和换电成本。
我不是唱反调,我只是觉得,这事太典型了。一个国家用政策把市场推到顶点,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是怎么让它自己站得住。
挪威人其实挺清楚的,他们提高燃油车税、削减电动车优惠,不是反转,而是收尾。因为他们知道,补贴永远不可能让一个行业成熟。你不能一直靠国家的钱让人买车。
但话说回来,我们在看挪威的时候,也别太浪漫。他们全国才五百多万人,一年卖十几万辆车,财政充足,电力来自水电,没什么碳排压力。别的国家要复制这种模式,几乎不可能。
我想了想,这也许是电动车时代的第一个“毕业案例”。
不过毕业不等于结束。
挪威接下来要面对的,不是怎么卖更多电车,而是怎么让电动车成为一个“正常的产业”。没有补贴,也能生存。
我挺想知道,三年后他们的街头还会不会全是电车。
或者,会不会又有人开始怀念那股汽油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