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国旅游,最破防的瞬间,不是被奇怪的食物噎住,也不是被复杂的地铁搞晕,而是在异国他乡的超市里,看到一瓶老干妈,价格后面那个零让你怀疑人生。
在家几块钱的东西,凭什么出去就得卖我几十?
最近,零跑B10这车在慕尼黑车展上,就给大伙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老干妈出海记”。
国内起售价9.98万,到了欧洲,好家伙,直接2.99万欧元起,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5万。
车卖到欧洲。
价格翻2.5倍。
配置还缩水了。
这剧情,是不是熟悉的配方?是不是一样的味道?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零跑这是飘了,把欧洲老铁当成移动的钱包了?
这事儿你要是这么想,那就把商业想得太简单了。这背后哪是什么区别对待,这根本就是一场关于“入场券”和“保护费”的现实主义大戏。
零跑B10在欧洲卖高价还减配,不是因为它想当渣男,而是因为它踏入了一个规则完全不同的服务器,想在这里混,就得先交“保护费”。
这笔费用,由三座大山构成:关税、渠道和认证。
先说关税和运输,这玩意儿就像你去高档餐厅吃饭,还没点菜呢,服务费和开瓶费先给你算上了。一辆中国产的电动车,要漂洋过海运到欧洲,再清关入境,光这两项,成本就得往上顶15%到20%。25万的车价里,有差不多三四万,是直接送给了码头和海关,连个响都听不见。
然后是渠道费用。国内的汽车销售,卷得跟麻花一样,4S店为了多卖一台车,恨不得给你表演个倒立洗头。各种补贴、金融政策、送保养送脚垫,简直是把服务`喂到嘴里`。
欧洲不一样。那边的经销商体系非常强势,人家是爷,车企是孙子。经销商要拿走一大块利润,门店的运营成本、销售的人工成本,都比国内高出一大截。这笔钱,最后谁来买单?当然是消费者。
最后是认证,这是最骚的。欧盟那帮官老爷,搞了一套全世界最复杂、最昂贵的环保和安全认证标准。你的车想在欧洲卖?行啊,先来跑个全套的“体检”,碰撞、续航、材料环保性,一项都不能少。这套“体检”下来,花的钱比国内高30%以上,而且流程巨长。
所以你看懂了吗?
不是零跑飘了。
也不是欧洲人傻钱多。
是那片土地上的游戏规则,就这么魔幻。你想上桌玩牌?行,先把买路钱交了。这25万的售价里,至少有三分之一,是花在了把车从“中国特供”变成“欧洲合规”的路上。
理解了这一点,你再去看那个“减配”问题,就会发现那根本不叫减配,那叫“精准刀法”。
国内的全景天幕带电动遮阳帘,欧洲版得加钱选装;国内的前排座椅加热是标配,欧洲版还得掏500欧。这操作,就像一家川菜馆开到了欧洲,老板肯定不会把最原教旨的麻辣火锅端上去,而是会推出一个“微辣豪华版”。
为啥?因为市场环境不一样。
中国的汽车市场,那不是红海,那是血海。所有车企都在进行一场“MMA无限制格待”,卷价格、卷配置、卷服务,恨不得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给你塞进十万块的车里。这种环境下的消费者,已经被惯坏了,你敢减配,消费者就敢让你下个月的报表变成PPT背景板。
而欧洲市场呢,更像一场“传统武术表演赛”。BBA这些老牌选手,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价格体系也稳如老狗。一辆配置差不多的纯电SUV,卖你三四万欧元是常规操作。这时候,零跑B10顶着2.99万欧的价格进去,哪怕配置稍微“优化”了一下,它在当地玩家眼里,依然是个“价格屠夫”。
这就像你在游戏里氪金,国服玩家人均神器,你不送个满级VIP套装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到了欧服,大家还在用蓝装绿装,你亮出一把国内淘汰下来的紫装,都能当传家宝。
所以,零跑的策略其实非常清晰,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
它不是要在欧洲市场搞什么“瞎积薄发”,而是要用最快的速度,切入一个能被接受的价格带,用自己最核心的优势去打。
那零跑B10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那块需要选装的遮阳帘吗?是那几个储物格吗?
都不是。
它的核心优势,是建立在自研技术上的空间、三电和安全。这些东西,才是它敢于上牌桌的底牌,也是欧洲消费者真正愿意掏钱的核心。
你看它的空间设计,车长不到4.6米,愣是做出了87.4%的“得房率”,后排坐个一米八的大汉,腿部空间还能剩两拳。这对于注重家庭实用的欧洲用户来说,简直是魔法。这就好比解释财报,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核心的利润率是藏不住的。零跑这个“得房率”,就是它财报里最亮眼的那个数字。
再看三电,七合一电驱总成、CTC2.0电池底盘一体化,这些都是自研的。自研的好处是什么?是成本控制。当你的对手还在到处采购“CPU”、“内存条”来组装电脑时,你已经能自己生产芯片了。这让你在定价上有了巨大的自由度,可以一边给欧洲市场交着高昂的“保护费”,一边还能保持价格竞争力,顺便给自己留点利润。
至于安全,那就更不用说了。欧洲人对这玩意儿的执念比什么都深。零跑B10的车身结构叫“9横7纵”,听着就像武林秘籍,关键部位用的钢材强度,跟航空材料一个级别。电池包更是经过了各种变态测试,确保你就算把车开到北极圈,它也不会跟你闹脾气。
所以,整个故事串起来就很清晰了。
零跑B10的国内外价差,本质上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生态。
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身处全球竞争最激烈的“修罗场”,无数车企为了活下去,只能把最好的技术、最全的配置,用一个几乎不赚钱的价格卖给我们。我们享受到的“高性价比”,是无数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用头发换来的。
而对于零跑这样的出海品牌来说,这更像一场残酷的“成人礼”。它必须学会戴着镣铐跳舞,在陌生的规则下,用自己最硬核的实力,去撬动一个看似饱和的市场。那个高昂的价格,既是无奈的成本,也是一张充满机会的门票。
它告诉世界,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在新手村打转的玩家了。我们不仅能造出好车,还学会了怎么在全球这个巨大的牌桌上,看懂对手的牌,然后打出自己的王炸。
所以,下次再看到国产货在海外卖高价,别急着开喷。
那往往不是我们的品牌学坏了。
而是他们,终于学会了怎么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一边挨着最毒的打,一边赚着最硬的钱。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