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

“凭什么一款车能上市24小时拿下2.3万大定?”这个问题,在9月的汽车圈里,几乎成了所有人的追问。

过去几年,我们见惯了靠营销爆火、又迅速沉寂的“网红”车型。但吉利银河M9的出现,似乎在打破这个循环。它没有发布会前的大规模预热,也没有社交媒体上的病毒式传播,却在价格公布后迅速引爆市场。这背后,真的只是低价那么简单吗?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或许答案藏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一句话里:“我们更像一个‘笨小孩’,只会蹲下去,把产品本身做好。”这话听起来朴实,甚至有点“反潮流”——在人人都想做聪明人、玩资本游戏的时代,谁还愿意当“笨小孩”?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可正是这个“笨”字,道出了吉利真正的野心。他们不急于讲AI、不急于谈颠覆,而是回到一个最基础的问题:用户到底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以M9为例,市面上的六座SUV不少,但第三排常常是“应急专座”——腿伸不开、头碰顶、进出困难。吉利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反而把它当作突破口。为了提升第三排体验,他们不惜投入两套后底板设计,实现座椅150度调节,车内可用空间达到惊人的88.3%。这数字背后,是工程师一遍遍推翻重来的坚持。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更“笨”的是,他们还要在“大”和“省”之间找平衡。车身做大,风阻必然上升,能耗跟着涨。可M9的风阻系数做到了0.285,同级最低;油耗低至4.8L,零百加速却只要4.5秒。这看似矛盾的成绩,靠的是那台热效率高达47.26%的发动机——目前全球量产最高水平。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这不是靠堆配置堆出来的,而是技术体系能力的集中体现。就像做饭,别人用现成调料包,吉利却从种菜开始自己搞。他们搞出了11合1电驱系统,全品牌通用;和雷诺合资的“浩思动力”,让高性能发动机实现规模化降本;星睿AI云动力2.0还能实时感知外部环境,动态调整动力输出,让油电始终运行在最高效区间。

说白了,M9卖17万多,不是亏本赚吆喝,而是“省出来的利润让给用户”。这种成本控制,不是压榨供应商,而是靠技术沉淀和规模效应换来的底气。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而这种“笨功夫”,不止体现在一款车上。吉利今年一口气推了银河M9、星耀6、A7、极氪9X、领克900……看似密集,实则背后有清晰的“三九计划”:极氪冲豪华,领克打高端,银河守主流,三款旗舰SUV各司其职,互不打架。技术架构也各不相同——浩瀚S、SPA-Evo、GEA-Evo,底层差异决定了产品性格,避免了内部资源浪费。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更关键的是,这些品牌正在走向协同。9月初,吉利与极氪高票通过合并议案,“一个吉利”战略进入深水区。这意味着,极氪在高端市场的经验,可以反哺银河和领克;共用的技术平台、供应链、制造体系,将进一步释放规模红利。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在智能化上的“慢”。当别人都在吹嘘城市NOA、端到端大模型时,吉利却在整合内部七八个智驾团队,统一成“千里浩瀚”方案。他们甚至和AI公司千里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把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打通,目标不是“能用”,而是“好用、安全、可持续”。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淦家阅说:“造车是一场马拉松。”这话现在听来,格外有分量。过去五年,吉利研发投入超千亿,近十一年累计超2500亿。这些钱,没砸在广告上,也没烧在营销上,而是投在了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架构、安全、三电、AI底层。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他们吸收沃尔沃的百年安全理念,坚持“安全第一”;借鉴路特斯的底盘调校,提升驾驶质感;甚至通过代工伦敦出租车,练就了极致的空间利用率。这些看似“不性感”的积累,最终都成了产品的护城河。

所以,当我们在讨论“爆款”时,或许该换个问法:为什么大多数品牌只能靠营销制造短暂热度,而吉利能持续推出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也许,真正的爆款从来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从扎实的技术土壤里,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中,从一场不急于求成的长跑里,慢慢生长出来。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当整个行业都在追逐风口时,有没有一种可能:最聪明的策略,其实是回归“笨”方法?毕竟,车的本质,终究是“人”的延伸——它要安全、要舒适、要可靠,而不是一个会移动的PPT。

吉利淦家阅:打造爆款无捷径,沉下心专注产品核心-有驾

而那个愿意蹲下去、愿意慢下来、愿意把功夫做在暗处的“笨小孩”,或许才是最后赢得比赛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