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

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但是我千算万算,没算出它竟然叫“辰致”。你说这名字咋听咋别扭呢?搁以前谁要是跟我提“辰致”,我保准以为是谁家新开的文具店,或者小区门口的早餐铺——咋看咋像个接地气的小买卖字号,哪承想是给四十多年的老车企换名儿?

我翻出抽屉里那张09年买的长安之星的老照片,车屁股上“长安汽车”四个红字晒得都褪色了,可当时提车那会儿,销售拍着胸脯说“咱长安可是有军工底子的,从造枪炮转到造汽车,靠的就是实在俩字儿”。那时候满大街跑的长安微面、羚羊轿车,路上见了都觉得亲切,邻居大爷开长安之星拉孙子,都能跟人唠半小时“咱国产车就是皮实”。哪像现在,网传要换“辰致”这名字,我第一反应是——这得花多少钱找大师起的?怕不是大师最近迷上《易经》了,辰为土,致有到达之意,合着是想沾点“脚踏实地”的好彩头?可咱消费者要的是朗朗上口,不是玄学讲究啊!

就说现在市面上的合资品牌,大众、丰田、本田,名字简单好记;自主品牌里吉利、哈弗、比亚迪,也都是贴地皮的称呼。你再看长安的老搭档们,长安福特、长安林肯,这组合多顺溜?消费者一提“长安福特”,立马知道是长安和福特合资的车,品牌关联度明明白白。要是换成“辰致福特”,我琢磨着销售得跟人解释半天:“咱这是辰致品牌下的福特合作款”——合着我买的是“辰致”还是“福特”?这关系绕得,比我老家村口的盘山公路还费劲。

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有驾

再说说咱们普通老百姓买车图啥?图个实在、图个顺耳、图个心里踏实。我表弟去年想买CS75 Plus,看了实车挺喜欢,结果听销售说“以后可能要归到辰致品牌底下”,当场就打消了念头:“名字都改得认不出来了,谁知道售后有没有变化?”你看,名字这东西看着虚,可真能影响消费者的信任感。我有个搞市场调研的朋友说过,品牌名的记忆成本每高一分,潜在客户就少两成——你想啊,现在年轻人记个外卖地址都嫌麻烦,谁乐意费劲巴拉记“辰致”这么个生僻词?

有人可能说:“改名是为了品牌升级,与国际接轨!”可接轨也得讲个“接地气”吧?我之前看过个报道,某国产手机品牌当年改了个特别洋气的英文名,结果销量暴跌,后来改回中文名,反而成了爆款。为啥?因为消费者记不住、叫不出口的名字,再高端也是白搭。长安这些年攒下的口碑,是多少代工程师、销售人员在一线摸爬滚打攒出来的,“长安”俩字儿本身就是块金字招牌。你现在非说要换个“辰致”,就像把老字号的牌匾拆了,换块儿谁都不认识的木头牌子——老主顾觉得陌生,新主顾记不住,这不是自己砸招牌吗?

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有驾

当然了,我也不是反对改名。要是新名字真能讲出个好故事,比如“辰”代表星辰大海,“致”代表追求极致,那也行。可关键得让咱老百姓一听就明白,一叫就顺嘴。你看人家五菱,从“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到“宏光MINIEV”,名字朴实得很,可销量照样吊打一堆花里胡哨的品牌。再比如红旗,名字自带历史厚重感,改了这么多年,大家还是觉得“红旗”最对味儿。

说到底,品牌名不是改个商标那么简单,那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暗号”。你喊对了名字,消费者心里就踏实;你喊错了,再怎么解释都是隔靴搔痒。我到现在都想不通,长安这么大个企业,背后有多少智囊团,咋就想不出个比“辰致”更贴切的名字呢?是怕重名?可“辰”字儿那么多组合,“辰逸”“辰耀”“辰光”都比“辰致”顺耳啊!还是说大师收了钱,非得整点“高级感”?

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有驾

我有个开修车行的邻居,昨天还跟我念叨:“你们年轻人总说品牌要年轻化,我看‘长安’这俩字儿就挺年轻的——又响亮又好记,比那些洋不洋土不土的名字强多了。”这话糙理不糙。咱们老百姓要的不是多“高级”的名字,是能顺顺当当叫出口、踏踏实实信得过的品牌。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长安改名这事儿其实我早有小道消息-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