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

最近的汽车圈里,长城汽车旗下的一款新车——二代哈弗枭龙MAX,它的销量走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

这款车上市之初可以说是万众瞩目,订单数据一度非常亮眼,很多人都觉得它会成为哈弗在新能源领域的一张王牌。

然而,短短几个月过去,它的销量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形成了一个“高开低走”的局面。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有驾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一辆看起来产品力相当不错的车,为什么会后劲不足?

这不仅是许多车主和车迷心中的疑问,也确实是值得长城汽车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咱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年4月16号,二代哈弗枭龙MAX正式上市。

当时,它给市场的信号非常明确:全面升级,而且价格更亲民。

相比于一代车型,新款的外观设计变得更加符合主流审美,不再那么特立独行。

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提升实实在在,纯电续航里程加长了,智能化驾驶辅助水平也提高了,而起售价反而还降低了。

这样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可以说是相当火爆。

上市后仅仅1个小时,大订数量就达到了8231台;24小时内,这个数字更是突破了16368台。

这样的开局,对于任何一款新车来说,都称得上是梦幻般的。

这股热度也延续到了初期的实际销售中。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有驾

4月份虽然只卖了半个月,销量就超过了4000辆。

到了5月份,作为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月,销量更是直接翻了一番,达到了8168辆。

看到这样的成绩,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哈弗这次总算是在插电混动SUV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找到了感觉,枭龙MAX很有可能成为一款持续热销的明星产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强劲的势头并没能维持下去。

进入6月份,二代哈弗枭龙MAX的销量突然掉头向下,跌至6208辆,比5月份减少了将近2000辆,降幅相当明显。

如果说单月波动还存在偶然性,那么一个更深层的数据则揭示了潜在的危机。

从上市到6月底,这款车累计的总销量是18445辆。

我们再回头看看它上市后24小时的大订数据——16368台。

这两个数字一对比,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上市后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总销量仅仅比最初一天的订单量多了2000多台。

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消化完第一波最热情、最关注这款车的粉丝订单之后,后续吸引新客户的能力出现了严重的停滞,新增订单非常有限。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有驾

进入7月份后,根据一些渠道公布的周销量数据来看,情况也未见好转,周销量持续在几百台的水平徘徊,下滑的趋势还在继续。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辆在纸面参数上看起来诚意满满,并且拥有一个完美开局的车型,为何会迅速陷入增长的困境?

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原因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二代哈弗枭龙MAX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实在是太残酷了。

在15万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插电混动SUV市场,可以说是高手林立,甚至已经不能用“红海”来形容,而是“血海”。

这里有一个绕不开的巨头,那就是比亚迪的宋家族,包括宋Pro DM-i和宋Plus DM-i。

这两款车凭借着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积累多年的品牌口碑、深入人心的DM-i技术标签以及庞大的用户基础,几乎成了这个级别的标杆和默认选项,每个月都能轻松卖出几万台。

很多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混动车时,第一反应就是去看看比亚迪,这给所有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都设置了极高的竞争门槛。

除了比亚迪,吉利银河L7、深蓝S7等新晋的竞争对手也同样实力强劲,它们在产品力上紧追不舍,设计上更加新潮,营销方式也更贴近当下的年轻消费者。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有驾

在这样强敌环伺的环境下,枭龙MAX虽然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但想要从这些强大的对手口中抢夺市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其次,长城汽车内部的产品线布局,可能也对枭龙MAX的持续发力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长城汽车旗下品牌和车型众多,这本是其实力的体现,但如果产品定位不够清晰,就容易造成“内耗”,也就是自家的产品相互竞争。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场景:一位预算15万左右的消费者,想买一辆哈弗的混动SUV,当他走进4S店时,会发现选择并不少。

销售可能会向他推荐二代哈弗枭龙MAX,同时也会介绍哈弗H6的插电混动版,还有外观更硬朗的二代大狗Hi4版本。

这几款车价格区间有所重叠,功能定位也比较接近,消费者在比较过程中很容易感到困惑。

枭龙MAX的核心卖点是“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但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个技术到底比H6的DHT混动好在哪里,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

如果消费者更看重H6多年积累的知名度和口碑,或者更喜欢二代大狗的造型,那么枭龙MAX的潜在客户就可能被分流。

这种内部产品线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使得它难以形成一股集中的合力去对抗外部的竞争对手。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技术优势的传达和市场营销的策略上。

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暴跌 长城汽车危机警报拉响 再不救就晚了-有驾

长城汽车研发的Hi4技术,从技术角度看,确实是一套非常先进和优秀的混动方案,它试图在性能、油耗、驾驶体验等多个维度上取得更好的平衡,实现所谓的“全工况最优”。

这体现了长城作为一家老牌车企深厚的技术底蕴。

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种复杂的技术优势,用简单、直白、能打动人的方式,传递给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当下的汽车营销,早已不是单纯罗列技术参数的时代。

“三擎九模”、“智能扭矩矢量控制”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词汇,对于大多数只是想买一辆省油、好开、可靠的家用车的顾客来说,显得有些遥远和晦涩。

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的宣传口号就直白得多,比如比亚迪的“快、省、静、顺、绿”,简单五个字就概括了用户最关心的几个体验点。

营销的本质,是把产品的好处翻译成用户的利益。

哈弗在向市场解释Hi4技术“是什么”方面花了很多力气,但在告诉消费者“拥有它你能得到什么”这方面,显然做得还不够透彻。

一个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清晰地感知和认可,就很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

因此,二代哈弗枭龙MAX销量的下滑,并非偶然,它是外部市场竞争白热化、内部产品线有待梳理以及自身技术营销未能完全“破圈”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这款车本身无疑是一款有竞争力的好产品,但它的经历也再次说明,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竞争空前激烈的汽车市场,光有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更精准地为产品定位,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如何在众多强者中找到并放大自己的独特价值,是摆在长城汽车面前一道非常现实的课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