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

在宝鸡这个不起眼的小城,曾经有一家叫陕西通家的汽车公司,这家公司手握着举足轻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但现在,它却深陷泥沼、千疮百孔,谁也不知道它还能不能继续"造梦"。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如今的陕西通家,俨然已成了一个"烂摊子":连年巨亏、资不抵债、诉讼缠身,再加上长期停工,这让曾经风光无限的它如今只剩满目疮痍。虽然陕西通家还握着陕西省内唯一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这张"王牌",但对于一个已经债台高筑、元气大伤的企业来说,这张牌照也愈发黯淡无光。从2019年10月公司宣布进入停产阶段开始,各路资本大佬虽然先后入场,声称要"拯救"这个新能源汽车的"独苗",但一个个都只是昙花一现,让人跌破眼镜。现如今,陕西通家已被推上破产重整这条"不归路",未来的命运也更加扑朔迷离。那么,陕西通家究竟是如何从一个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巨头跌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的呢?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手握金刚钻,还是拧不动螺丝"的囧境

说起来可能有些讽刺,陕西通家虽然手中攥着那张陕西省内独一无二的新能源牌照"金刚钻",却因为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反而成了"拧不动螺丝"的笑柄。它虽然占尽了政策红利,但没有好好利用,反而经营得一塌糊涂。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祸根"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数字:2015年和2016年,陕西通家的净利润还分别为3506万和3580万,到了2017年就已经亏损超7000万,到了2018年更是惨不忍睹,一下亏了5.37个亿!到2019年,亏损额直接飙升至10.64亿,资不抵债也超过12亿元。短短几年,陕西通家就从行业翘楚变成了一个"巨无霸"烂摊子,其中缘由不得不让人深思。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多方资本接力"拯救",却都成了"竹篮打水"

自从陕西通家在2019年10月宣布停产后,就开启了一段堪称"魔幻"的求援之旅。先是其第二大股东新海宜也自身难保,和陕西通家一起陷入退市泥潭;接着,从前"四川首富"刘永好到东吴水泥、杨澜夫妇的投资公司,纷纷表示要伸出援手,但没过多久就不了了之。要知道,这些个个都是商界大佬,拥有雄厚资本,在各自领域也是叱咤风云。他们或许一开始也是看中了陕西通家手中的"金刚钻",想分一杯羹,但等真正接手后,可能才发现这个烫手山芋实在难以下咽。毕竟,仅靠一纸牌照是造不出好车的,陕西通家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又有多少人有耐心和实力去补救呢?种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援助承诺,无疑让人对陕西通家的未来更加忧心忡忡。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全力造车,生产制造成为新"短板"

有资本大佬曾表示,之所以看好陕西通家,除了看重其新能源牌照,还在于陕西通家拥有制造底子和销售网络。穿透表象,这恰恰反映出制造能力和销售渠道,是掣肘陕西通家发展的"短板"所在。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首先,停工数年导致的设备老化、员工流失,让全面复工变得遥遥无期。现在新能源领域日新月异,陕西通家那套"古董"产线设备,恐怕早就落后于时代了。其次,陕西通家供应链、资金链、信用链,都因长期停工和巨额负债而千疮百孔。没人敢"赊账"给它供货,零部件都到不了位,又谈何生产?最后,销售渠道的缺失,让它生产的车辆难有出路。新能源造车领域虎狼环伺,大厂正打得头破血流。陕西通家这个"休克"多年的"病号",就算被"续命",也难有一席之地。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从风光到落寞 “牌照巨头”陕西通家跌神坛,谁还能救陕西通家汽车-有驾

面对残酷的现实,或许我们更应该问:就算陕西通家能被拉一把、续一命,它还能重现昔日辉煌、再续"造车梦"吗?市场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铁律"。反观陕西通家,正是经营不善、固步自封,才把自己逼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对此,你又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文新星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