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目标下调,利润连降,新能源车企陷价格战

每次看到“比亚迪砍销量目标”的新闻,我脑子里就冒出来一个问题:好家伙,大公司也怕目标定太高实现不了吗?以前一直觉得这些车企的目标和宣传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谁还不是两年翻三倍、五年干十万的野心家?这回比亚迪直接从550万砍到460万,少了快一百万辆,这一下让耗瓜群众的心也跟着一紧:究竟发生了啥?

咱们简单算一笔账,今年比亚迪前8个月一共卖了286.4万辆,距离原定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出头。剩下四个月,要怎么追?难不成后面每个月都得来一场“买一送一”?现实是,汽车圈早就不像前几年谁都有红利、随手就把销量写满小黑板。这两年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明显踩了刹车,跟过去动不动几十、上百个点的涨幅相比,现在多一台都是赚来的。

更离谱的是,销量没猛涨,利润还砸了盘子。比亚迪今年二季度的单车利润直接暴跌45%。不要以为这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实打实地说,原来卖一辆车预期能挣八千多块,现在只能落袋四千八,这还是三年来头一次掉头往下走。看这架势,谁还不慌了?

你要问:卖出去的车更多了,平均售价还有提升,咋利润反而这么惨?答案二字——价格战。现在你去看新能源市场,真的是“遍地撒网、大鱼小鱼一起收”,为了抢市场,车企都在拼命降价,各种补贴、优惠轮番上阵。比亚迪虽然是“迪王”,可再硬的腰子也得跟着哭。低毛利的车一多,利润自然缩水。

其实,这种“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乍看对老百姓是好事,车越买越便宜。消费者当然开心,但问题是车企能撑多久?一旦利润压不住,谁会跟你做良心买卖?时间长了,要么偷工减料,要么虚头巴脑宣传,最终坑的还是消费者。说白了,今天捡便宜,明天可能就是买了劣质货心里发堵。

比亚迪销量目标下调,利润连降,新能源车企陷价格战-有驾

比亚迪也不是傻子,眼下国内市场不好赚钱,它索性就去海外另辟蹊径。数据说比亚迪今年第二季度海外新能源车销售暴涨144.7%,欧洲市场更是飙三倍,交付了七万多辆。这阵仗,不亚于“出口转内销”的小家电风光。然而,海外市场真就能无忧吗?你信吗?我不信。

欧洲那边搞起反倾销、加关税,动不动十几二十个点的进口税再加一堆审查,谁受得了?再扯上汇率波动、地缘冲突以及供应链这套组合拳,比亚迪想全靠海外市场回血,那就跟买彩票一样,谁能保证每次头奖都是你家?海外扩张这条路,能拉一把利润,但不是万无一失的保险箱。

你看,这次比亚迪降目标了,不是一个企业的孤案,整个车圈都被“价格战泥潭”困住了。7月份全国汽车行业利润只有3.5%,创了五年新低。别光看总销量上涨,其实多半靠的还是降价换市场。大量企业咬着牙拼命卖,但赚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到真算钱,发现行业整体利润几乎没涨,这叫啥?就是规模效应也快失效了。

其实高层已开始给新能源车企打预防针,号召大家别卷了,理性竞争。可无奈啊,“你降我就降”,小米、特斯拉都在走价格下探的路,谁也不敢掉队。外媒也说中国车企根本就不care“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各个都在拼刀刀降价。企业都活得压力山大,但都还在挤牙膏。难不成大家就这么一直比便宜,比谁家打骨折先砸锅,消费者能高兴几天,其实都不是长久的买卖。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这几年新能源车太快了,一窝蜂冲进来了,大家都还没站稳脚跟、一门心思拼数量。你想想,一个行业短短几年就从没人买到“全民狂买”,资金和人力跟得上吗?有多少拖着旧技术、撒着新广告的品牌,推出的产品其实没啥技术创新,只是堆堆配置、做做外壳。这样的车,能有什么长期生命力?所以今天的价格战,某种意义上,也是给早期快速扩张的行业敲了警钟。

比亚迪销量目标下调,利润连降,新能源车企陷价格战-有驾

高质量发展,说得容易,做起来呢?你需要技术堆积、需要管理创新,更需要企业有“先慢后快”的定力,现在企业急功近利,这样的环境下有谁愿意花真金白银搞研发、掏时间培养匠心?最后就是一堆低端产品满天飞,高端技术还只是口号,一有风吹草动,小企业集体趴窝,只有“大象”才勉强能撑住。

说到底,这场“降速+降利”的双重考验,不只是鲶鱼效应,更像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谁能在技术上杀出一条路、谁能在品牌和管理上拿出真本事,谁才能走得远。要不然,就跟当年摩托车行业一样,遍地猪肉,无序竞争让整个板块塌了。你看现在谁还走在路上骑着“嘉陵100”?行业团灭的历史教训,谁敢说不会重演?

我们再睁开眼看看世界,大家都在发力新能源。有的国家补贴、搞政策,有的走技术升级,中国这一轮冲得快,但如果只盯着销量数字,而忽略了背后技术、服务和创新的积淀,未来还怎么跟人家扳手腕?一条赛道不是你跑得快就行,还得保证每一圈都能踩在正确的油门点上。

现在,倒逼大家开始琢磨下一个阶段怎么走。你看国产车,能不能拿出更多“技术派”的产品?能不能让消费者不是买个壳、而是真的体验到好用和安心?能不能把出口做成长期稳定的业务,而不是昙花一现的赌局?要么不干,要干就干高质量,这是全行业的命门。

比亚迪销量目标下调,利润连降,新能源车企陷价格战-有驾

其实回过头来看,比亚迪这场砍目标事件,最好处是让大家停下脚步,想明白一个事:以前那个“只要跑得快就赢”的逻辑行不通了,这个游戏要讲技术,要讲长期主义。怎么能不被短期利润诱惑;怎么能不被资本市场急于求成捆绑绑架?最终只有真正在产品、服务、技术上升级,行业才能不塌、企业才能不倒、消费者才能放心。

所以说,今天我们看到比亚迪被“打了一棍子”,其实是行业转型的必经一环。别光看一时降目标降利润,背后是大家都在琢磨如何从“拼数量”向“拼质量”转型。风口来了谁都能起飞,但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搞创新搞长期主义的企业才配成为真正的“行业领头羊”。

价格战不可怕,真的可怕的是整个行业陷入短期主义,没人敢向技术和品质投资,汽车从“赚钱机器”变成“低价堆场”,最后树倒猢狲散。中国新能源还有很大潜力,但高质量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以后,希望我们的汽车市场不止是“便宜”,更能是“好用又可靠”,消费者才能买得安心,企业才能赚得踏实,行业才能活得长久。

你说下一个“新风口”,我们还能不能成为世界真正的领跑者?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琢磨。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