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

很多人都在问,吉利收购沃尔沃到底赚了多少?说实话,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先不说账面上的净利润,光是这背后经历的风浪,就值回票价了。想想,一个草根企业,最开始干冰箱配件起家,最后靠着120亿,硬是买下了百年豪门沃尔沃,这操作和勇气,搁谁身上没点胆子都下不来决心。你说,是不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钱花出去到底值不值?或者换个问法,值不值取决于什么?

其实,如果咱们只盯着“赚了多少”这个死结,容易陷进报表陷阱。你问吉利账上15年赚了多少钱,人家能给你报一串数字:净利润一路蹭蹭涨,从几亿到几百亿,一手现钱一手品牌溢价,还顺便捧红了领克、极氪,甚至把沃尔沃也变成了新能源红人。但这些钱,不单单是放在银行账户上就能体会到它的分量的。它背后撑起的是吉利的国际地位,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底气,是草根创业的梦想照进现实——你说,这样的回报怎么算?

李书福刚起步那会,能弄个小型厂房工人都不容易。1990年代,摸着石头过河,啥都得向大牌看齐,还被人瞧不起。可他扛住压力,搞摩托、做汽车,最后愣是靠着穷人用得起的车,守住了市场。那会如果让吉利去收购沃尔沃,你敢信么?谁信!说白了,在2009年前,吉利的技术没底,品牌也不上档次,国外根本没人理他。可慢慢熬出来的自信,小厂变大厂,低端变高端,多年下来,有了点家底和胆气。

这时候,沃尔沃成了救命稻草。有安全有技术,全球影响力也还在,只不过被金融危机打得趴下了。福特砸了几十亿美元也救不活,最后不得不卖。这个门槛,别说中国民企,连国企都不敢随便踩。李书福为啥敢?是不是有点疯?当然有敢赌的狠劲,但更聪明的是,他不是一头扎进去,而是拉了一大帮人分担风险,资金来源多样,政府、工会、银行都要摆平。就像打麻将,不惜凑齐了满桌才能打出一把大的。

设想一下,如果吉利没买下沃尔沃,现在还是那些低端车型在国内卷销量,早晚被新能源玩家碾压。沃尔沃没人接手,就可能在瑞典变成博物馆里的古董。而现在呢?吉利不仅活了,还把沃尔沃盘活,成了新能源赛道的新玩家。你问,这“赚的”是不是只是钱?其实赚的是“命”。

不少人当年嘲笑吉利,说中国企业不懂高端品牌运营,没文化没技术,收了沃尔沃肯定亏。那些唱衰的媒体,没少煽风点火。结果呢?吉利一招“双管齐下”,既没有让沃尔沃变成廉价品牌,也没有把中国文化硬塞进去。人家管理层原班人马没动,瑞典总部现金流不断,技术和研发资源互通有无。这种融合,是顺势而为,不是硬拼。

你觉得短期看不见赚钱,可吉利从沃尔沃那儿得到的是技术,是渠道,是全球布局。CMA和SPA平台、研发总部,两边专家一起来,很快领克车型火了,沃尔沃的销量也反弹。更不要忘了,中国市场每年贡献十几万销量,成都和大庆成了世界级工厂,带动产业链升级。这些“隐形收益”,是当年看不见的,现在却有目共睹。

有人还在纠结,这收购是不是“赔本赚吆喝”?你细品,亏钱的是福特,吉利不只是没亏,还趁机低价捡漏,18亿美元拿下“明珠”,而不是被市场主动抬价。反观那些搞不定海外并购的企业,比如北汽买萨博后来黄了,上汽收双龙照样纠纷不断,吉利算是走对了路。是不是经验丰富,也是不是运气使然?其实关键是肯认怂——整合第一步就是不瞎指挥,先稳住团队,别乱搞制度。大气,才是赢家。

技术层面,吉利到底“赚”了多少?普及一下CMA、SEA、极星这些平台,有些你可能都没听说过。但事实是,吉利这些年自主研发、一体化制造一条龙,别说国内,就是全球有竞争力。奔驰都跟吉利合作开发新能源底盘,极星在美股独立上市,市值涨好几倍。你说,这算不算技术上的大转身?沃尔沃也跟着这波,2021年在瑞典上市,市值一路飙升,吉利的持股翻了9倍。换个视角,吉利既成了老板又成了大股东,让自己和沃尔沃互相“加血”,全行业都得服。

品牌力提升,销量就能反映。你不能小看一个从造摩托到出口全球的企业,这15年,吉利的销量涨了6倍多,甚至开始和丰田、大众直接叫板。出口爆了41万辆,新能源比例超过四成,吉利不再是低价的代名词,而是技术、品质甚至设计的代表。这种品牌升级,不是单靠喊口号,是真金白银和全球路网堆出来的。你只算钱,可能漏掉这部分“溢价”,其实它作用最大。

如果要问吉利这一仗到底带来什么?我认为赚的最大一笔,是中国品牌的底气。以前中国车企没资格谈世界格局,只能给国际厂商代工打下手。现在吉利不光把沃尔沃救出火坑,还让它变成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新标杆。更厉害的是,这一笔直接让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化,后面出来的长城、比亚迪、蔚来、小鹏,也多多少少是受吉利影响。走出去,不怕收购,不怕整合,敢于挑战国际市场——这就是15年最大的收益。

当然,不是说吉利一路顺风。中间也有人糟心,比如压力大、负债高,工会闹腾、汇率波动、法律审查层层把关,甚至有失败的风险。但问题就在于,敢赌的人和不敢赌的人,最后差距肯定拉开。你觉得企业家最大的本事是不是会算账?其实真正的牛人,是敢在关键时候“all in”,既算到可能亏钱,也看到未来可能爆赚的格局。而吉利这盘棋,就是“敢想、敢干、敢败”的最佳注脚。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吉利收购沃尔沃,品牌升级,技术突破-有驾

如果你还在琢磨,到底这“赚”指啥?是不是埋头盯报表?我觉得可以换个思路。赚,是谋局,赚的是未来的安全感和国际影响力,是一代人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事,从钱到人再到技术和品牌,全方位升级。不光带动了自己,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业不用再靠外国人指点江山。15年前买沃尔沃,谁都嘲笑,现在人人羡慕。你说,谁才是赢家?谁看得远,谁才是真正赚大了。

说到底,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改变自己的“命运时刻”,也是将中国企业推向世界舞台的分水岭。这15年,吉利赚的不只是钱,更是自信、技术、产业链、全球话语权和文化认同。如果还要用原来的眼光去量这笔账,那就小看了这场豪赌。最终,“赚了多少”,可能是没法精确量化的,因为它赚的是吉利和中国品牌的明天。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