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

最近,全新问界M7才刚刚开启预售,订单一下子冲破了10万,这样的数据能不让人震惊吗?网上都在刷:问界又爆了,华为干大事了!但我得说,面对这火爆的数字,咱还是得问一句——这是真热闹,还是造点势儿?这种“现象级”订单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道道?

先聊聊数据。官方刚说一个小时内小定订单10万台,余承东立马亲自“打脸”——实际43分钟就10万了。这操作跟球场裁判吹哨子自己反悔似的,看着还挺逗。但这自我纠偏,其实说明什么?说明全新问界M7的确是火,但同时华为也知道,这种大数字太容易惹争议了,于是赶紧出来厘清,不怕别人怀疑,怕的就是被质疑后,自己没底气。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的热度,现在已经卷到每个厂家都恨不得刷出点订单奇迹。你说到底有多少“水分”?咱们别光盯着表面看。首先,新M7这次小定可以全额随时退款,不用承担金钱损失。按中国人的精明劲儿,肯定不少人图热闹,“占坑”先下单再说,反正不买也能退。但另一方面,你不能否认这些准买家是对M7感兴趣的,否则为啥这么多人愿意点下“提交订单”?

说到底,热度不是空穴来风。新M7改的地方还真不少——家族新设计、尺寸轴距都升级、内饰给你三大件:后排大电视、冷暖冰箱、主驾零重力座椅,连底盘都跳出了被喷多年的麦弗逊悬架,直接上了更高级的双叉臂和多连杆。说实话,这些硬实力的升级,对于动辄30万+级别的新能源SUV用户来说,看的就是配置和体验。这年头,车不能只靠外观忽悠人,再豪华配置不到位,直接被同价位打趴下。

再说价格。新M7预售价28.8万起,顶配38.8万,比老款直接贵了四万元左右。很多老车主肯定不爽:“为啥新款涨这么多?”但你要真仔细看看,现在配置确实直追问界M8了,定位也在往上走。其实,定价上涨不止是给新车本身贴金,还有制造“品牌上移”那点事。你看智界R7、问界M8这些全都涨价,大家都不愿意拉低身价做“性价比之王”,都想着往高端凑。

汽车圈一直都这样——一旦品牌有了流量、有了点市场号召力,大幅涨价是必然。做高端、做溢价,是所有厂家的终极梦想。哪怕一开始靠性价比卷起来,火了以后就都转型“高大上”了。问界这波也是典型操作,先让你感受超高热度和创新升级,再通过价格上移,慢慢和“老普拉斯”们拉开距离,顺理成章就涨价了。但问题来了,真有人愿意为这溢价买单吗?

你别不信,30万这个档位的市场,国产新能源SUV已经卷疯了。小米SU7、小鹏G9、理想L7、蔚来ES6再加上特斯拉Model Y……各个都不是什么善茬儿。华为的光环到底能不能持续转化成订单?问界的新“M7”能不能用配置和体验继续刷脸吃饭?这是所有人关心的。

再说回到“订单转化”这茬。小定是容易,但大定你得真掏钱,真提车,上险、上路,才算是真“卖出去”。有些品牌小定转化率能到三分之一就不错了。问界上一代M8上市一小时7500定,130天后真正上险接近9万。10万小定能有多少成为正式车主,老王觉得得打个折扣,3-5成就谢天谢地了。但即便如此,也已经很可观了。剩下的就看产能拼不拼得上来,交付靠不靠谱。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说句糙话,买车跟谈恋爱一样,喜欢你的人多了,你就能挑剔挑剔。但要是你把姿态端太高,对方发现你有短板,这“喜欢”的人立马就散了。车圈有句老话,“上市火,月销凉”,真想变成国民爆款,配置、价格、交付能力、口碑拉垮一样不行。上次小米SU7的交付闹剧还历历在目,大家都怕新M7也成“新预定盆景”。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有人问,问界M7是不是涨得有点离谱?其实市场的价格,本质上就是比拼定力与认知偏差。厂家看准了自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自然就敢往上走一步。涨价两种结果,要么抬头天花板、失去原有用户,要么真站稳了中高端那条线,把蛋糕做大。你问问老百姓,谁不希望多花1块钱多买点配置?但厂家精明着呢,涨价总会配合升级,“性价比”还是得做足表面功夫,否则热度绝对续不上。

还得说一个槽点,现在大家都喜欢拼“发布会爆单”,好像不火就不正常了。可只要预售门槛足够低,谁都能拍个桌:哥10万订单了!但等真金白银买单,真正提车的时候,谁卖得多谁卖得少,一目了然。这就像饭店评选,“预定180桌”,结账发现就60桌来消费,剩下的都退了单。真市场,骗不了人。

那既然问界新M7还没上市,有没有后招?按照老套路,预售价比正式售价高个1万,等上市“给你们惊喜”,调价也是“刺激订单、回馈用户”百试不爽的路数。就看23号发布会,正式价格是不是会来点“小甜头”。

最后我想提几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国产新能源动不动就几十万的定价,真的能培养哪怕十年的品牌忠诚度吗?一个品牌靠着手机光环能撑多久,还得靠产品自己能打。而今这车市,全靠“预售热和流量轰炸”能活多久?价格高了,但竞品也越来越强悍,厂家是不是把自主创新的诱惑力看得太重,忽略了用户的理性选择?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问界M7这波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趋。涨价,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一种品牌自信的体现,还是互联网流量红利下的策略赌博?没人能给你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配置、体验拉满,服务跟得上,哪怕涨价,消费者照样买账——关键是别“光说不练”,别把订单当成演技,别用“热点”糊弄用户。

真到时候,买单的永远只有那群最理性的用户。大家都别瞎嗨了,等上市、等交付、等口碑,才知道新M7到底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如果真能用实力吊打竞品,咱也愿意为中国品牌点个赞。要不然,这10万个订单,只能算是互联网的“一日游”罢了。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所以,你觉得到底是“实干家”,还是“造梦家”?等正式销量出来前,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问界M7预售火热,订单可全退,最终销量还需观察-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