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风光背后的隐患:账期扩张模式如何拖垮供应链健康与信用?

零跑汽车刚刚庆祝百万辆下线这个光鲜时刻,就因一桩361.8万元的货款纠纷,创始人朱江明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还被限制了高消费。风光与尴尬之间的瞬间切换,直接拉下了这家新势力车企的遮羞布。虽然几天后,朱江明宣布“限高”已解除,并将问题归咎于车辆过户流程的疏漏,但这一事件还是让零跑那“以账期换扩张”的隐患彻底曝了光。

零跑汽车风光背后的隐患:账期扩张模式如何拖垮供应链健康与信用?-有驾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惨烈,不少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先欠账、后出货”的玩法,把账期当作自己的命根子。换句话说,就是拿供应商的钱当免费贷款,自己用得舒舒服服,供应商却苦不堪言。零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销量同比增长45%,却亏了18.6亿,毛利率负2.3%,这账单一摊开,估计谁都要直呼内行。但问题是,企业扩张的代价不能光靠别人买单,拖着供应商一路向前,终有一天会被反噬。

根据行业数据,国内车企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动辄170~200天,小鹏、北汽蓝谷等甚至超230天,这差距与国际大牌形成了鲜明对比。奔驰、宝马这些德系车企,账期不过40天左右。长账期下,影响的不只是供应商的生存,而是拉垮整条供应链。曾有一家国产刹车片厂被某新势力车企拖欠货款近一年,眼看着就要倒闭,拿着账期承诺函换来的却是不情不愿的降价合同。你说,这还有没有人情味?

零跑汽车风光背后的隐患:账期扩张模式如何拖垮供应链健康与信用?-有驾

这种操作短期看似能缓解车企的成本压力,但实际上,是杀鸡取卵的行为。很多中小供应商为了熬过账期,不得不靠借贷支撑,可借高利贷撑下来又能撑得了多久?河南某轴承厂老板因为账款迟迟不到账被迫借款,最终月息竟高过欠款额的十倍,最后不得不破产清算。埋单的最终还是整个行业:配件企业没钱搞研发,产品质量每况愈下,主机厂生搬硬套劣质零件,整个产业链都陷入恶性循环。零跑的账款风波,让人看到了这种恶果的酷烈。供应商们如今都开始提防,对这家公司提高预付款要求,曾经“以账期换扩张”的伎俩,如今却反过来成为发展绊脚石。

零跑的危机不只是经济账,更是名声上的重创。明明风头正劲的一匹黑马,却因为361万元的“小账单”搞出满城风雨,往小了说是管理疏忽,往大了说是信用体系的溃败。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纷纷吐槽:“连几百万的账都出问题,售后能靠得住?”这种信任危机直接阻碍了零跑品牌向中高端市场的升级。数据显示,零跑的车型平均成交价仅12.8万元,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么走下去,它很可能成为低价车市场中熄火的又一辆车。

零跑汽车风光背后的隐患:账期扩张模式如何拖垮供应链健康与信用?-有驾

放眼行业整体,零跑的故事绝不孤立。国内车企普遍存在的账期问题,正是汽车行业急速扩张下滋生的通病。但好消息是,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改变的重要性。上汽集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例子:不仅承诺60天内付款,还取消商业承兑汇票结算,甚至直接带来了销量增长。未来政策也会进一步规范账期,要求车企对中小企业的账款支付更加守时,而增加监管机制将是重中之重,毕竟不能让车企打“阳奉阴违”的擦边球。

企业其实不缺办法解决问题,缺的是态度。要想可持续发展,车企必须拿出魄力和担当,尤其在现金流管控、防范财务风险这块得做得更好。比亚迪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靠着千亿级现金储备支撑,更短的账期居然也能活得挺滋润。这说明,资金盘算的扎实才是要紧事。此外,技术研发这一块也绝对不能掉链子。如果零部件供应商掌握核心技术,就能反将一军,要么付足够的预付款,要么你就找别人去。

零跑的百万辆下线无疑是风光,不过一天后创始人被限高带来的,却是沉重的警钟。靠欠账来撬动增长注定走不远,生态健康的供应链才是企业长远致胜的关键所在。扩张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清楚地认知到“好的关系”才是成功的基础。契约精神不应该是刻在纸上的空话,而是要体现在每一笔交易里。如果连合作伙伴都不信任你,消费者再怎么支持,最后也不过是“竹篮打水”。

当全行业都能像上汽那样,用诚信去撬动市场,用高效运营赢得资源和口碑,真正的正向循环才有可能形成。等到那个时候,问题的车企怕是会深刻明白:与其再用十几年时间去修复信用,不如从一开始就多花点心思,去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对得起那一辆辆车背后,被拖垮的供应商和失望透顶的消费者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