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启停竟是“活祖宗”:省油是假,烧钱伤车才是真!

今日有桩事儿,我得跟大伙儿细细说道说道。

这车圈里,有个功能,名曰“自动启停”。

厂家宣传它能省油,能环保,俨然是未来出行的“标配”。

然而,我这“用车社”与不少车主朋友们交流下来,发现这“省油”的背后,似乎潜藏着一个“活祖宗”,总在不经意间,给你制造“惊喜”。

自动启停竟是“活祖宗”:省油是假,烧钱伤车才是真!-有驾

您不妨设想一下,如今新车上市,但凡沾点儿“科技”二字的,都恨不得把这“自动启停”安上去。

厂家口中,它是“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先锋。

这说辞听着确实高端大气,可实际体验,那滋味儿,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懂。

咱们先不谈那些虚头巴脑的,就聊最实在的——钱!

厂家宣称,市区油耗能降低8%?

这数字听着着实诱人。

但您仔细算算,一年下来,您这车在市区究竟跑了多少公里?

哪怕您是专职司机,一年跑个五万公里,这8%折算下来,又能省下多少?

两三百块?

这已经是顶天了!

这点儿钱,够您给车做一次精细打蜡,还得多加点儿才能达到“特种兵”级别的深度清洁。

然而,若这“自动启停”,真如我听闻的那些老司机们所言,让您三年五载就得更换电瓶,或是修理启动电机,那么这点儿微薄的“油费节省”,怕是连塞牙缝都不够。

再来说说具体损耗。

您现在开的车,那电瓶,寻常的四五百元,用上四五年,那属实是“老当益壮”。

一天启动个三五次,它依然“精神抖擞”。

可那些装备了“自动启停”的座驾,境遇就大不相同了。

我一位朋友,刚购入的新车便配备了此功能。

不消一年光景,那电瓶便已“力不从心”。

更令人咋舌的是,您不能简单更换普通的电瓶,而必须选择专用的AGM或EFB电池,其价格往往是普通电瓶的两三倍!

便宜的八九百,贵的甚至能让您望而却步,直逼两千元大关!

即便您选择了“加强版”的电池,若不幸身处北京、上海那般拥堵至极的路段,三天两头就得经历一次熄火与启动的循环,这电瓶的寿命,我看是打了对折都不止。

自动启停竟是“活祖宗”:省油是假,烧钱伤车才是真!-有驾

电瓶的“折腾”已属不易,启动电机更是“叫苦不迭”。

厂家宣称其寿命可达二十万次启动,这数据听着比您的心脏跳动次数还频繁!

然而事实如何?

装备“自动启停”的车辆,这启动电机几乎成了“永动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

红灯初停,绿灯即启;堵车时,哪怕只是向前挪动半尺,也得重新启动一次。

您细品,发动机那精密的内部零件,在如此高频次的“冷启动”环境下,能够承受多久?

这发动机的启动过程,并非原地踏步,其内部磨损,绝非儿戏。

谈及此处,我们不妨引入一些专业见解。

常言道,发动机的冷启动是其磨损最严重的阶段,高达70%的损耗便发生于此。

可您可知,即便相比之下更为温和的“热启动”,其频繁程度亦是伤车关键。

据业内人士透露,5到10次如此密集的“热启动”,其造成的磨损程度,已堪比一次纯粹的冷启动!

您再回想一下那些常年奔波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座驾为何能轻松跑出百万公里而大修频率极低?

那是因为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发动机几乎从未真正熄火!

而您这般,一脚刹车便“偃旗息鼓”,一脚油门便“重整旗鼓”,发动机的“心跳”比您自己的还要急促,怎能不早早“告病”?

更令人扼腕的,是那用户体验的“断崖式下跌”。

盛夏时节,室外温度高达35摄氏度,您停车稍候片刻,这“自动启停”便迫不及待地让发动机“安息”?

车内温度瞬间飙升,如同置身蒸笼,空调效果可想而知。

这究竟是在省油,还是在进行一场“桑拿疗法”?

好不容易盼着前方路况有所缓解,您想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它又“顽皮”地启动一次。

这频率,比您换挡还密集。

最令人头疼的是,某些车型,在您需要缓慢倒车进入车库时,它竟然也敢“罢工”!

您说,这算怎么回事?

自动启停竟是“活祖宗”:省油是假,烧钱伤车才是真!-有驾

而且,那频繁的启动与熄火带来的噪音与震动,如同置身于拖拉机之中,那“突突突”的声响,伴随着那一丝丝的“顿挫感”,这究竟是在享受驾驶,还是在承受煎熬?

我有一位友人,他拥有一辆新能源车,却对其中的“自动启停”功能颇为不满。

他抱怨道,每次启动电机发出的“嗡”声,比他太太催促他起床的声音还要刺耳。

我闻言不禁失笑,并向他描述了燃油车在启动时,那发动机的轰鸣声,伴随着轻微的抖动,再加上夏日车内“桑拿”般的闷热,这番“组合拳”式的体验,足以让任何人哭笑不得。

或许有人会反驳:“用车社,您分析得再头头是道,它终究还是能省油的!我开着,油耗确实比之前低了不少。” 我承认,在某些特定工况下,例如长距离的市区拥堵路段,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节油作用。

然而,您必须辩证地看待:这“省”下来的油钱,与“花”出去的维修费用,孰轻孰重?

即便您运气极佳,电瓶和启动电机都安然无恙,那发动机的长期潜在磨损呢?

一旦发动机出现问题,其维修费用绝非几百元可以解决。

届时,您不得不将爱车送至修理厂,聆听技师的一番“诊断”,最终拿到那张令人瞠目结舌的维修账单,方能体会到,当初为了那点儿微不足道的油钱,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归根结底,“自动启停”在许多情况下,不过是厂商为了迎合所谓的“环保”与“节能”风尚,而强加给消费者的一个“伪需求”。

它带来的潜在风险与不便,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它就像一位披着节油外衣的“祖宗”,表面温顺,实则暗藏玄机,随时可能给您带来“惊喜”。

我犹记得,我的一位挚友在购车时,曾坚决地排除所有配备“自动启停”的车型。

他曾言:“我宁愿多花费些许银两,换取一份省心的长久陪伴,也不愿整日里如同伺候‘祖宗’一般。” 当时,我尚觉其略显“矫情”,如今看来,他才是真正洞悉世事之人!

因此,我的建议依然如故:若您新购的座驾配备此功能,却又感到不适,或觉得其徒增烦扰,不妨直接将其关闭。

切勿让一个您并不期望的“祖宗”,给您的用车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隐患与损失。

当然,如果您钟情于那种“熄火后的宁静”,并甘愿承担日后可能产生的维修成本,那我也无从置喙。

但作为汽车领域的老牌“侦探”,我也得公允地说一句:并非所有带有“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都存在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高端汽车品牌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其启停过程更加平顺,对车辆损耗的控制也更为精妙。

然而,对于市面上大多数普通家用车而言,特别是那些价格适中、技术相对成熟的车型,我仍建议您多加审慎。

说到底,购车是为了便利,是为了丰富生活,而非给自己徒增烦恼。

这“自动启停”,究竟是在为您“开源节流”,还是在“供养”一个“祖宗”,您心中当有一杆秤。

此事,您以为如何?

是否也曾遭遇过类似的“糟心事”?

不妨在评论区一吐为快,让更多车友从中汲取经验,引以为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