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开了新能源车的人,多少心病都跟“怎么充电”挂钩。有人回家就得第一时间把车插上充电枪,感觉心里才踏实,连宵夜都能多吃一份。也有人甭管剩多少电,都倔到快没电了才肯去排队充桩,觉得先用干净了再“喂饱”这电池,才算对得起它。这两派谁都坚持自己那套,谁都觉得专业,但真相到底是啥?我不禁得问:“每天充”和“没电再充”,到底哪种更伤车?
这个问题表面看是选充电习惯,实际上是给新能源汽车电池做选择题:到底让它天天处于“饱和”,还是不行了再拉它一把?我们都提过手机充电有类似争论,但开车的事意义远不止于此,毕竟电池死了手机顶多换块新电池,车不给你这么玩。
那么,如果把两个极端放在天平上,那答案挺扎心——“没电再充”其实对电池伤害更大。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掰开揉碎讲讲里面的道理,让大伙儿少踩雷,多安心。
先聊聊“每天充电”这种习惯。很多人图个心安,每天下班就插枪。其实这跟家里有钱天天查余额一样,大家都怕有个意外,电量不够用。但锂电池这东西不是你想得那么“娇气”,也不是什么靠“宠溺”能变长寿的类型。电池天天处于高电量,大概率长期都在80%以上,像是让一个人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虽然表面看是充满能量,其实心里早已经累了。
电池里头的锂离子,长期在高电量状态下来回运作,会加速内部的反应,时间久了,细胞都老化。电池的电解液受高压影响,化学稳定性也下降,而且电极那层“吃饭”的材料会被耗得越来越快。你频繁给电池补电,就像天天喝牛奶但不运动,只会让内耗多,多喝几次还不如偶尔一次痛痛快快的。
更糟糕的是每次只充那么点儿,比如说每天都只补20%。你五天充够一个完整电,这就是一次完整循环。锂电池数的是“充放电循环”,你以为小充不会影响,但长期算下来,其实循环次数还消耗得挺快。这就像每次只走几步,但一直走也等于跑完马拉松,没人能占便宜。所以说,“每天充”其实并不靠谱,*反而让电池“吃不消”。*
再说说另一种想法——“没电再充”。这帮车主等到电池快见底才慌不择路找桩,好像“拖拉机”使劲憋着油用到光。其实这样比天天充更狠。为啥?当电池电量低于20%甚至更低时,就进入所谓的“深度放电”。这就像喝水喝到屁股尿,电池内部活性材料撑不住,直接给“干旱”了。还有什么?长期低电量停放,对电池内部结构也是在“刮骨”,锂离子的活性一低下,不仅不方便充,还会让某些材料彻底失效,再想救都来不及了。
研究说了,深度放电对电池冲击特别大,电极像旱地一样开裂,伤痕是不可逆的。2年下来,深度放电的电池比浅充浅放的会多裂13%,容量消耗快15%。就像手机电池用到自动关机再充,越这么搞,它越顶不住。新能源电池的大命更“娇气”,深度用光一次就缩短一大截寿命。这时候再充电,勉强撑几天,但新车的活力已经被你耗干了。
那天天“满电”,还是等快歇菜再“急救”?说白了,这两种方式都不是“良方”。那到底啥招是真正对电池好呢?其实就是个*“浅充浅放”*。这听起来可不是偷懒,这是研究证实过的“黄金区间”。
啥叫浅充浅放?就是等电池掉到20%或30%就充,充到80%甚至90%就停手。你看,现在很多新能源车都内置“保电模式”,不让你轻易充满,不让掉到底,就是同理。这个区间是电池的“舒适区”,锂离子在这里充放都游刃有余,不至于高压压垮,也不至于深度饿死。你要是能做到每次都在这个区间活动,电池寿命能长到你都不敢信。
还有实际数据为证。清华大学有专项测过这个问题,两组相同型号的电池,一组按30%-80%区间每天充一次,另一组就是不管了让掉到10%充到100%。半年后发现,*每日浅充浅放那组电池*容量掉得慢多了,另外一组虽然“榨干用足”,电池板子却跟熬夜过度的小青年一样,一朝打垮。谁都想省点电,但你省得太狠,寿命也会给你省回去,这就是自然规律。
另外再说说被忽视的大杀器——温度因素。很多人专注于充电次数,忽略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实气温才是杀死电池的幕后黑手。研究显示,电池在35℃高温下快充,老化程度能达到平时的好几倍。你说你刚玩完一圈进来,发动机热气腾腾,车壳都能煎蛋,这时候就去快充,等于给电池“放火”。锂离子根本受不了这种折磨,电池管理系统都得自动降速充电,用来自保。夏天充电慢,别埋怨厂家,其实是为了不让电池死得快。
冬天又是另一副模样。零下十度,锂离子“犯懒”,活性低,充电自然效率低,有时候充半天都没充满。这不是厂家坑你,谁家电池物理定律都一样。想让车续航更远,你还得帮电池避开极端高低温,让它活在“温室”里,别总让它和自然开战。
最后再多说两句。现在大厂都敢承诺8年16万公里的电池质保,说实话已经很牛了,大多电池技术比想象的强。比起钻研怎么充,其实养成好习惯才最关键——电量别留太少、暴晒后别立刻快充、偶尔让电池做个均衡校准。这样你电池用了五六年都还有好状态,省心省钱也不费劲。
说到底,“每天充”“没电再充”都不是更优解,真正伤车的从来不是次数,而是一切极端。电池不是小孩子,需要的是稳定的呵护、适度的用法,别太“溺爱”,也别太“严苛”。真要有一天电池老了、衰减快了,也不用自责,毕竟这就是消耗品。最重要的是开车的路上别让“充电焦虑”变成自己新的负担,知其理,顺其性,车和人才能都用得更久、更自在。
新能源车主们,想明白了吗?你所谓的“省电技巧”,其实不过是自己和电池做选择。极端充电不会让你节省多少,但会让电池“老得快”。照顾好电池,就是照顾好自己。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