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导读:

先看真实案例:有人开8年电车续航剩85%,有人3年就衰减过半,纯电车寿命差在哪?

先看第一个案例,同乡老陈2014年买的比亚迪e6,至今开了9年多,跑了近20万公里,现在电池衰减才15%,日常通勤完全够用;

再看我朋友的欧拉好猫,2021年上牌,每天开140公里通勤,现在8.5万公里,夏天续航几乎没折扣,冬天会少20%-30%,但他是汽车行业的,平时注意胎压、不放重物,养护得好;

还有个北方的朋友,开的日产Leaf,8年天天用,最近检测电池衰减14%,就液晶屏有刮痕,其他没毛病。

但不是所有车都这样,2023年测过一辆AION Y,NEDC续航500公里,实际只跑了258公里还剩15公里,要是用3到5年,能不能剩200公里都难说。

更明显的是2022年那批跑了10万公里的纯电车,比亚迪秦EV续航兑换率85.56%,吉利几何A89%,但有些车连60%都不到。

还有个现象,我国不少城市的电动出租车,跑了6年超30万公里,电池还能满足运营,这和家用车的使用强度完全不同,可见“怎么用”对寿命影响太大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很多人觉得纯电车寿命看电池循环次数,其实没这么简单。

现在主流的两种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差异本身就大。

磷酸铁锂循环次数能到2000-2500次,理论能跑80-100万公里,按家用车每年2万公里算,能撑40-50年,但实际中低温会拖后腿,零下20℃长期放,伤害相当于正常用半年;

三元锂循环1000-1500次,能跑40-60万公里,低温性能好点,但高温敏感,成本也高。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更关键的是「电池管理系统BMS」,这东西像电池的“管家”,特斯拉为啥衰减控制得好?

它的BMS能精准控制充放电时的电流和温度,官方数据说用10年后电池容量还能剩70%以上,就是靠算法优化。

反观有些小品牌,BMS技术不行,就算用了好电池,衰减也快,有车主反映,买的小众品牌电车,3年就衰减了35%,比人家用8年的还严重。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4年有组数据,我国纯电车平均电池衰减率,用5年后是18%,但不同品牌差得能有25个百分点:好的品牌比如比亚迪、特斯拉,5年衰减才12%;

差的那些小众品牌,能到37%,相当于5年就少了近4成续航。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还有质保政策的“水分”,很多品牌说“8年或12万公里质保”,但真到电池衰减到70%以下时,维权就难了。

有网友吐槽,买的某新势力品牌,电池衰减到68%找4S店,对方说“检测数据不达标”,来回推了3个月没解决;

而比亚迪的车主,有开了6年衰减到69%的,4S店按政策免费换了电池组,这就是大品牌和小品牌的差别,不是政策写得好,是执行能不能跟上。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很多人养电车的方法不对,反而伤电池。

比如“长期慢充就一定好”,其实偶尔快充比如每月1-2次不会有明显影响,反而长期慢充会让电池活性降低,据电池厂商实验室数据,每月1次快充的电池,比完全不用快充的,2年后衰减还少0.3%;

再比如“冬天必须放车库充电”,现在不少车型有电池预热功能,像吉利的「电池智能预热系统」,-10℃时充电前会自动预热,能减少低温衰减,我北方那朋友的Leaf,冬天就靠这个功能,衰减才控制得好。

还有人怕长途满充伤电池,其实满充后及时用,别长时间放着就行。

实验室数据显示,满电存放1个月,比半电存放衰减多0.5%,真跑长途时,满充了赶紧开,不用纠结。

反而“把电用到见底再充”才伤电池,有测试表明,电量低于10%再充,比20%以上充,循环寿命会缩短15%。

纯电车到底能开几年?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有驾

最后总结

纯电车开10年真不是问题,但得选对品牌、用对方法:优先选比亚迪、特斯拉这些BMS技术好、质保靠谱的,平时别把电用到见底,冬天有预热就开,别被“衰减焦虑”忽悠了。

你家电车开了几年?现在续航还剩多少?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声明:

本文数据和事件都来自正规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尽量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但信息可能会更新,我们没法保证所有事件绝对准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