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排至年底!华为问界带重庆常腾“跃升”
当华为问界M8首周订单飙破5万辆时,重庆一家20年老厂的机器声彻夜未停——走进常腾车间,成吨铝管在激光下精准切割,这些金属骨骼正以日均1400套的速度,组装成新能源汽车的“毛细血管”。
一、被订单砸中的“隐形冠军”
流水线上的铝材泛着冷光,工装服身影穿梭如织。重庆常腾的生产排期表已翻到12月,仅问界M8、M9两款车型,每天就要发走1400套空调管路。“这相当于每5秒下线一件成品。”车间主任指着轰鸣的激光焊机说。
作为赛力斯的核心供应商,这家企业手握长安、长城等大厂订单,却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其母公司常州腾龙深耕汽车管路20年,早在新势力造车崛起前,就卡住了热管理系统这条“咽喉要道”。如今车间里加急调试的激光焊接设备,正将月产能推向3000万元量级。
二、藏在铝管里的技术暗战
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管路看似普通,实则是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防线。传统燃油车管路耐温约120℃,而电动车电池仓动辄面临150℃高温考验。常腾研发的复合铝管,通过三层材料叠加工艺,硬生生把安全阈值提到了行业前列。
“这就像给车装了套智能呼吸系统。”技术总监展示着带传感器的试验品。管路内嵌的微型芯片能实时监测压力、温度,一旦数据异常,车机系统立刻触发保护机制。这种严苛品控,让常腾在赛力斯供应商名单上稳居前排。
市场数据印证着技术投入的价值:今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激增36%,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随之水涨船高。常腾筹备中的两条全自动产线,正是为承接明年预期40%的订单增幅埋下的伏笔。
三、产业链上的“蚂蚁雄兵”
在重庆江津的工业园区,常腾的故事不是孤例。周边15家配套企业集体进入“战时状态”,从模具加工到物流运输,整个生态链都被新能源浪潮推着快跑。
“我们车间现在三班倒,机器歇人不歇。”物流调度员翻着凌晨三点的发货单苦笑。装满铝管的货车星夜兼程,4小时就能抵达问界工厂。这种无缝衔接的产业协同,让重庆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跑出了“小时级”响应速度。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效率是把事情做对,效益是做对的事情。”当激光焊机的火花照亮车间顶棚,这群产业链上的“蚂蚁雄兵”正在证明:有时候,闷声做事比高调造势更能抓住时代红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