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个事,每年都有新的“刺激政策”和“新玩法”出来,尤其是新能源车,政策一波连一波,很多朋友都问,“听说2026年新能源车要恢复征税了,真的假的?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这种事,咱就得好好合计合计,看看背后到底图啥,老百姓到底该不该着急。
先说这个消息本身,也不是空穴来风,乘联会的崔东树已经说了,明年新能源车5%购置税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你去翻政策,确实2023年财政部他们早早就定了调:2026-2027年期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最高可减1.5万。原来是一毛不收,现在是该交还是得交,只不过便宜点。那为啥要来这么一出呢?作为老百姓,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给我们挖坑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琢磨琢磨:
一,为什么新能源车之前能一直免税?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为了激励新能源产业。有补贴、有免税,企业肯花钱研发,大家买得起,销量上去了,企业钱包鼓了,这产业链就起来了。要是没有政策刺激,就是所谓的“丧钟为你而敲”,中国车市要想崛起,难度老大了。看看这些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蹭蹭往上涨,政策功不可没,说实话,老百姓也是实实在在占到便宜了。
但你看2024年、2025年还免税,2026-2027年就要恢复征税减半,这说明啥?说白了,就是国家觉得这孩子快能断奶了,一直靠着鼻饲吃饭也不是回事,该是让大家靠自己蹬腿的时候了。等到新能源车跟燃油车能真刀实枪拼一把的时候,政策慢慢收回去,也是正常过程。放眼全球,哪个国家不是这么玩的?美国、欧洲去年补贴都收得七七八八了。
二,这个减半征税,还限额,究竟对谁影响大?
有人一听,“还能抵1.5万呢,还算照顾。”可你仔细看就发现,这1.5万的优惠其实有门槛。30万以下的新能源车,按照新政策就是5%的税,买得起也就得出这点钱。可要是买豪车,原来几十万、上百万的新能源,能优惠更多。新规出来,就是不让富哥们薅走太多,这是国家真想把优惠留给普通老百姓,避免大车厂、大豪车把羊毛刮太光。贫富差距别在新能源政策里放大了,你懂的。
那么,又有人问了:会不会导致明后两年买车的“提前消费潮”?说不定2025年又来一阵新车抢购潮,为了赶上最后的免税福利。到那时,厂商们又是眼泪汪汪地感谢国家,消费者的纠结也突然加重了——今年要不要咬咬牙先上车?其实,这种紧箍咒,不管你出台不出台,人们买车还是得按需走,买房都崩了,买车还能刮得出多少风?
再说,新能源车都传说保值率不如燃油车。你提前买进了,也许你能省点税,但没准后面技术迭代、价格下降更快,一年贬值几万,省的税还不够赔的。这种时代,永远买新不如买对,别让税收政策把你忽悠瘸了。
三,政府为什么要慢慢退出这些补贴和优惠?
道理很简单,钱从哪来?财政吃紧几年了,减免政策再大方也是“慷国家之慨”,不是长久之计。前些年行业需要扶持,必须撒钱。你看,一算下来,2024-2027年新能源汽车免购税邀请的减免规模能到5200亿,这是天文数字。反过来讲,如果企业再不自己强大起来,国家还得吃这哑巴亏吗?所以,慢慢退出,哪怕一刀砍下去有点疼,也得动刀。
很多人以为政策退出会对行业冲击极大。但细想想,如今哪一家有点名气的新能源车企不是上千亿、上万亿的体量?不是靠个购置税优惠活着了。甚至,有人担心,买新能源车的人会不会“劈叉”,一下子流到燃油车阵营?其实咱们眼下这个消费水平,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快到50%了,这趋势拦不住,说改就能改回去?
四,这政策背后,还能看出国家对新能源的哪些考量?
首先,政策设计越来越细。你看,这回最高减免1.5万,就是要让补贴落在老百姓头上,而不是助长豪华巨头“非法致富”。你再看技术门槛,每年都在提要求,想混补贴混不了,只能真干实事。这是好事,也是倒逼车企升级。
还有就是预期稳定性,国家主动把政策提前说清楚,就是不想让行业突然刹车,一个急转弯整得大家措手不及。行业怕突变,投资也怕政策翻脸。明白预期,大家都能缓慢降落。所谓“稳字当头”,其实也是学美国、德国经验,政策连续才能让市场慢慢自立起来。
最关键的,是要让中国新能源车真正走上国际舞台。你想想,现在国内几大车企已经大战海外,是不是得少点政策依赖,多点市场能力?这时候政策慢慢退出,也是逼你出海,不要成天指望自己家门口那点优惠。
有细心朋友问,政策2027年后会不会再延长?这个不排除有余地。反正咱国家政策风向向来“留条后路”。真遇到什么黑天鹅,比如经济下行压力过大,或者新能源行业出现啥大翻车,大概率还会再出手扶一把。但现在这大格局,就是要逐步实现市场化,不能永远靠输血,总得跨过“婴儿肥”那坎。
五,消费者到底应该怎么选?
有人一看到5%购置税血压升高,生怕多交几千块钱,其实静下来想想,买车可是大件消费,你不会因为税便宜点就非买不可,也不会税多交两千就放弃了。买菜型老百姓该买还是买,炒股型老百姓该等等还是会继续等等。而且,新能源车现在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政策标牌、油价、限行、技术升级,不止是一两个百分点的税。
而且,等明年再观察下政策,谁知道会不会又来个新的购置补贴,或者,某些大厂“倒贴补税”?搞不好最后拼的是车企之间的价格战,而不是一刀切的税收优惠。
最后我想抛个问题,要是明天取消全部新能源政策,新能源车还能卖得动吗?你想出答案了吗?
我的看法很简单——新能源产业真正要的不是长期的“摇篮照顾”,而是有危机感的“竞争刺激”。没有优惠的时候,拼的才是技术和服务。咱们买车买的不是便宜,是价值,是车本身的体验。只要新能源车能做到这点,政策加不加分,不重要。
倒是未来,咱们更该关心的是,新能源车能不能真的解决续航焦虑、补能不便、二手保值率低的问题,而不是一心盯着政府给多少“红包”。等到那一天,新能源车才算真正成长。
所以,不必焦虑,做好自己的判断。优惠有当然好,没有也别强求,该买就买,“减免”两个字,永远不是终极答案。谁的口袋鼓了,谁才有话语权。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