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闻那一刻,心情真有点复杂,有点想笑,有点想怼,还真不是段子。今年国庆,一兄弟开新能源车,从苏州奔合肥,路上经历的啥,直接在车主圈刷了屏。苏州出发,市区商场充电桩随处都是,五分钟就能装满电,科技带来的便捷,走到哪儿都像VIP。但一脚上了高速,直接冰火两重天,服务区那画面——四十多辆新能源车乖乖排队,等充电像等春运火车票,堵得慌,一个小时四十分钟都没挪窝,跟家人的晚饭约,差点泡汤。
这事儿看着新鲜,实际上老生常谈。谁身边没个开电车的哥们?朋友圈一到节假日,那叫一个热闹,人人吐槽排队充电,看得我都不敢轻易动心去当电车主。市区充电桩真的香,随便逛个商场,停车、购物、充电三件套,一气呵成,扫码就能充,不带等的。等你开出市区,充电就变成玄学了。北京商场门口那叫一个美滋滋,上海写字楼分分钟充满,车主说开A去B不用挤的,感觉资本主义都没这么贴心。
反观高速,现实就魔幻了。那密度属实小,数据说得很直截了当,一百辆车才只有1.5个充电桩,你想想五十辆车争一个插座?只能感慨一句,咱这是玩“抢电大作战”,就连王女士的经历都是真实版的“一路续航焦虑”。车企吹得天花乱坠,续航五百公里,实际跑350甚至更少,开空调、用导航、全家出动,电像自由落体,下一个服务区还差50公里,电池直接瘪了。
你说是车主技术不过关?别逗了,这种操作在节假日都成共性了。前脚还在市区无限充能,后脚高速龟速滑行,左手紧握方向盘,右手汗出如浆,服务区能蹭到个充电桩都能感动到流泪。
配套跟不上需求,真不是吐槽,实实在在摆在面前。市区密集,全覆盖,充电桩跑着都能瞄见,反观高速服务区,充电点还停留在上世纪配置。你要说慢充,单次两小时,国庆三倍车流,谁还敢说不心慌?说油车车主杠精,其实每个新能源车主的心里都住着个“电量管理员”,一边算电一边算路,生怕哪步走错就变路上雕塑。
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服务区开始有点新招,移动充电车上线,十五分钟临时补电,勉强能跑一百公里,确实能救急。还有预约充电,省去排队,但这玩法也是权宜之计。你说根本问题就是高速充电桩数量不够,速度慢,跟市区比就是一场“逆天反杀”,难道长途就这样一代一代地等到桩普及?
现在吧,争议也是老熟人了。有一派坚持新能源车就该市区玩,跑长途油车才靠谱。还有等技术再硬核,桩布局一铺开,明年、后年高速都不是问题。但话说回来,大家心里的念头其实很简单:什么时候新能源车赶上油车一样自由随意,走到哪儿都能不慌不忙充上电,谁不想环保又方便?谁不想过个舒心国庆,开着新能源全家出行,省心省力?
市区体验提升了,大家都看得到。高速充电短板,假期车流压力更大。“续航缩水”又不是个别事件,大多数车主都有一段类似史诗,朋友圈讨论不停,段子也多,有人说自己是高速服务区充电桩鉴赏师,每到假日就是数据分析员、路线规划师,一路精打细算。“充电焦虑”已经成了新能源车主社群的暗号,谁路上没被续航坑过两把,谁就和年轻人共享到了同一种成长。
舆论一边说充电难,一边埋头创新。车企天天发新品,各种“快充黑科技”刷屏。高速服务区加装充电点,速度确实提升,但赶不上车增加速度,不少新手以为买新能源就能全方位无忧,现实还是“市区有座,出城靠抢”。服务区从“慢充”变成“快充”,但供求关系没解决,人多的时候还是扎堆等。现在“移动充电”,定点补能,技术在推进,能跑50公里也是保命线,距离真正大面积普及,还有纠结空间。
谁都想节能环保,谁都不想堵在高速排队充电,但现阶段的现实就是香在市区,闹心在高速。未来车企和政策都在冲刺,新能源长途出行体验升级,势头不反转。充电焦虑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桩密度、充电速度、服务能力都要跟上。只要基础建设加快,明后年高速充电不再是段子,新能源车的长途自由就不远。
新能源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还是科技进步的标志,是环保理念落地的载体,谁不想做个低碳出行的践行者?如今的尴尬也只是短暂,发展速度和用户体验一提升,大家用上新能源就是刚需。
祝所有新能源车主今年国庆路上顺利,没被充电桩难住。关注基础设施政策,每一年都在变化,体验感变化最大还是普通车主自己的感受。支持环保,支持创新。大家留言交流,分享自己的国庆出行故事。小编写文不易,大家留言顶一顶,继续关注,生活一路长虹。发现有侵权、不当内容,欢迎反馈,官方核实和整改。希望新能源车跑得远,大家都能省心畅快国庆出行。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