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将聚焦湖北汽车产业,特别是零配件领域,进行深入报道。虽然两位年轻的记者对汽车品牌和车系有所了解,但面对零配件的专业知识,他们也是一头雾水。不过,领导鼓励我们,通过这次报道,努力成为小半个汽车专家。
任务下达,我们只能勇往直前!面对零配件的专业知识,我们宛如初生牛犊,但决心通过这次报道,努力蜕变为半个汽车专家。两条路摆在眼前:一是上网搜索资料,二是向身边的人请教。我们的探索之旅就这样悄然展开,未曾料想,这一过程竟逐渐让我们“沉迷”其中。
在探寻的过程中,我们迅速将目光投向了位于荆州的湖北恒隆集团。网上盛传,这家公司与Jeep旗下“牧马人”车型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担任其独家转向器供应商。2020年初疫情最为严重时,湖北恒隆集团的停产竟直接引发了美国俄亥俄州Jeep牧马人装配线的全面停摆。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深入报道湖北汽车产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进一步核实这一情况,我们特地联系了湖北恒隆集团常务副总裁陈毓翔。他坦言,在疫情期间,不仅湖北,全国的汽车产业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随后,我们收到了湖北恒隆集团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其内容显示:
原来,不仅Jeep牧马人受到影响,疫情期间还有众多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因缺乏恒隆集团的产品供应而面临生产线停滞的困境。
△湖北恒隆集团为“牧马人”车型生产的转向器
在交流中,我们得知湖北恒隆集团在2003年就已主动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取得联系,并在2004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此为契机,他们积极与jeep进行沟通,历经四年终于成为jeep牧马人的全球独家供应商。若非此次采访,我们或许不会意识到,在18年前,荆州这座内地小城市中的一家企业,就已将目光投向北美,以中国制造的实力与美国老牌汽车企业展开博弈。原本,我们以为像恒隆这样的佼佼者只是特例,然而,接下来的发现却再次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襄阳市政府发布的《襄阳汽车产业40年发展》部分内容
在2019年,襄阳市政府发布的《襄阳汽车产业40年发展》中,我们看到了该市汽车产业的多项辉煌成就。其中,轻型商用车产销量稳居全国前三甲,客车底盘更是在国内独占鳌头。此外,商用车车桥规模亚洲第一、汽车蓄电池生产规模全国第一,以及座椅调节装置和汽车轴承在自主品牌行业中位居榜首,这些数据无不彰显了襄阳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
究竟是哪些企业推动了这一繁荣景象呢?以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专注于座椅调节装置的企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产品在网络上广受好评,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汽车座椅调角器
汽车身上的零部件繁多,其中每一个小部件的制造都蕴含着极高的技术要求。以汽车座椅调角器为例,其制造难度便令人咋舌。这不仅是因为汽车零配件的精度要求往往达到微米级别,对模具的制造提出了极为严苛的挑战,更因为缺乏先例和国际标准的压力。在1993年,中航精机决定进军调角器市场时,国内尚无成熟的技术可借鉴。而国际市场对调角器的入门精度要求高达0.02毫米,远超当时国内0.1毫米的精度水平。面对如此困境,中航精机的前辈们只能从国外购入样品,一步步摸索学习,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1998年,中航精机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能够在外商面前展示他们的样品。负责研发的工程师罗贤虎回忆道,双方约定在次日10点见面,然而样品直到深夜才最终完成。天刚蒙蒙亮,他便急忙购买火车票赶往武汉,并在外商面前成功演示了产品的试用,从而赢得了这笔生意。经过多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懈研发,中航精机逐渐崭露头角,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12%的份额。
随后,我们联系了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冠兵。电话那头的他,声音洪亮,对自家产品如数家珍。他透露,宝马X系列的X3、X4、X5、X7的轴承,全球独家由他们供应。同时,玛莎拉蒂、路虎等知名汽车品牌也选用了襄阳的轴承。
△厂内生产场景
在汽车市场上,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多数车型都离不开襄阳轴承的贡献。这背后究竟有何秘诀?
襄阳轴承的研发策略是前瞻性的,他们遵循“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原则。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致力于当前产品的生产,还同步进行新一代产品的试制,并预先研发未来五至十年的汽车轴承技术。这种远见卓识使得襄阳轴承始终站在行业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汽车轴承的国家标准中,有39项是襄阳轴承牵头或参与制定的,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襄阳轴承便开始布局国际市场,成立国际贸易部并派遣人员到北美拓展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已在欧洲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并招聘了本土人才来助力市场开拓。如今,他们的欧洲公司已与多家知名零部件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中一位欧洲著名零部件公司的采购总监更是担任了他们欧洲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还有原材料优势,襄阳轴承每年使用的超过两万吨钢材和钢球,主要来源于黄石的大冶特钢和宜昌的三峡钢球,确保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此外,他们还充分利用了地理位置的优势,通过汉水通江达海,中欧班列更是直达欧洲,为产品的国际运输提供了便捷通道。在政策扶持方面,副市长与企业结对子帮扶,为襄阳轴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来看省会武汉,这里汇聚了东风等大型企业,以及众多零配件工厂和八大整车企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车谷”,是汽车产业的重要聚集地。在这里,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零配件工厂,都有丰富的故事和料可讲。
接下来,我们走访了艾菲发动机零件(武汉)公司的生产车间。这家法资独资企业专注于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传感器的生产,其年产量高达2500万只磁电类传感器,稳居国内市场份额的20%以上。令人瞩目的是,艾菲在国内仅有的工厂便坐落于武汉经开区,且其第二家工厂也依然选择在湖北武汉落成。
艾菲公司的生产车间不仅规模宏大,其专注于汽车发动机和动力总成传感器的生产也颇具实力。而在新能源车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内车企如东风岚图等也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岚图汽车首席运营官蒋焘便透露,在补能技术上,他们正自研800V高电压平台及超级快充技术,使得仅需10分钟充电便能行驶三百至四百公里,极大地节省了时间。由此,岚图有望成为国内首家量产800V高压超级快充的中高端电动品牌。
△岚图全自动焊装车间
随着采访的深入,湖北汽车产业的更多面貌逐渐展现。但显然,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其深藏不露的潜力令人期待。
在襄阳,骆驼电池以其汽车低压电池产品稳居全国20%的市场份额;武汉的三环电器则以年产3000万个汽车喇叭的规模,占据全国45%的市场份额。此外,法资企业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也以年产350万只车灯的产能,贡献了法雷奥照明系统中国区43%的销售收入。
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如上汽通用、吉利、小鹏、路特斯等,纷纷选择在武汉设立整车厂。同时,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佼佼者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将研发生产基地布局在宜昌、襄阳等地。
荆门、十堰、襄阳、随州、宜昌等城市更是汇聚了长城、东风商用车、天道新能源重卡、东风日产、东风英菲尼迪、程力专用车、广汽传祺等众多整车厂。
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累,湖北汽车产业已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企业。它们在科研攻关上持续追求卓越,生产制造上精益求精,市场拓展上敢于挑战,以卓越的产品铸就了湖北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名片。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湖北汽车产业背后的成功秘诀,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朱大虎进行深入解析。
△实验中的大虎老师
大虎老师对本次采访准备得非常充分,带来了一大叠详尽的材料。在此,我们挑选出其中一些关键段落进行展示。
政策扶持:湖北省政府始终将汽车产业视为支柱产业,并为此制定了《湖北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荆州、襄阳、十堰等地的政府也给予了汽车产业大力的扶持。
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交通条件优越,经济辐射能力强,这为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省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资源以及钢铁资源,为汽车零配件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的配套体系:湖北汽车零配件产业伴随着东风公司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经过长期的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以东风公司为主体,国企、军工企业及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
产业集聚效应:以武汉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延伸至孝感、随州、襄阳、十堰,这些地区都聚集了汽车零配件或整车企业。同样,向西南方向延伸至荆门、荆州、宜昌、黄冈、黄石等地,也都有汽车零配件或整车企业的身影。这两条产业走廊如同一张张开的剪刀角,彰显了湖北汽车产业的强大实力。
然而,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远未止步。面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行业新潮流,该省的企业正全力以赴地追赶前沿技术,持续研发创新产品。当然,每一家公司、每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都远比我们了解的更为复杂和精彩。我们期待在未来能探寻到更多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位在北美开拓市场的湖北恒隆集团员工、那些连夜赶制样本的中航精机工程师们,以及那些见证了岚图Free下线的老工程师们。同时,我们也期待在这些企业或工厂的实验室里,正孕育着的那些荣光与梦想能早日变为现实。
△1975年,二汽(现东风汽车集团前身)生产的2.5吨越野车
这一款在1975年由二汽(现为东风汽车集团前身)打造的2.5吨越野车,不仅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与壮大。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也蕴含着智慧与汗水。这款车的诞生,不仅为后来的汽车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湖北乃至中国的汽车工业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岚图Free迎来第10000辆车的下线时刻
谈及湖北的汽车产业,真是令人心潮澎湃!从昔日的二汽到如今的东风汽车集团,再到岚图Free的万辆下线,每一步都见证了湖北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汽车产业的报道,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等待探索。快来留言分享你的见解吧!让我们一起期待,湖北汽车产业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