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各大品牌都中招,原因惊人!

你绝对想不到,现在二手车市场出现了一批“神奇”的车辆它们里程表显示几乎为零,车膜都没撕,却挂着二手车的牌子,价格比新车便宜好几万。 这些就是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零公里二手车”。

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各大品牌都中招,原因惊人!-有驾

这些车可不是什么车主买了就后悔的转让货。 它们大多是车企和经销商联手操作的产物。 你在二手车平台上能看到大量刚上牌一两个月,里程数不超过50公里的“准新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这类车在二手车市场中占比已经高达12.7%,相当于每八辆二手车里就有一辆是这种“零公里二手车”。

车企为什么要这么干? 首要原因就是销量压力。 现在汽车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月销量、周销量都要排名。 有些车企车卖不动,又不想在排行榜上丢面子,就想出了这个“妙招”把新车低价甩给二手市场。 原价20万的车,18万就卖,销量数据好看了,排行榜上也能露脸。

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各大品牌都中招,原因惊人!-有驾

具体操作上,车企会给经销商下达不切实际的销售目标。 经销商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返利,还可能被处罚。 于是经销商只好自己掏钱把车买下来,上个牌再当二手卖。 这样一来,车辆只是在车企和经销商之间转了个圈,根本没到真正的消费者手里。

哪吒汽车就被曝光过,在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通过向待发运车辆提前投保,将64719辆未实际交付的汽车计入销量,占同期宣称总销量的55%。 极氪汽车也因将已投保过户的库存车辆当作新车销售而引发争议。

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各大品牌都中招,原因惊人!-有驾

库存压力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高达345万辆。 今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6%,连续多月高于荣枯线。

经销商手里压着太多车,资金周转困难。 为了腾地方、换现金,只好把新车“假装”卖出去。 这些车在经销商手里停放了几个月甚至更久,电瓶可能已经亏电,轮胎也开始老化,表面上还是崭新的。

零公里二手车泛滥!各大品牌都中招,原因惊人!-有驾

政策漏洞也给这种操作提供了空间。 国家有“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一辆车能补2万。 有些企业就把这些零公里车当“二手车”去申请补贴。 ,套完补贴还能出口国外,再赚一笔退税。 去年全国二手车出口44万辆,里头八成都是这种车。

这种做法对消费者来说看似捡了便宜,实则隐患重重。 最大的问题是权益缩水。 多数车企将终身质保、免费保养等服务权益限定为首任车主。 这意味着购买“零公里二手车”的消费者无法享受原厂服务保障。

车辆可能存在隐性质量问题。 长期停放的车辆机械部件会自然老化,商家不会主动告知这些瑕疵。 这类车二次转售时价值会大幅缩水,比同配置的正常二手车低20%以上。

对汽车行业来说,这种乱象扰乱了市场秩序。 “新车二手价”的现象直接冲击了正规新车销售。 2025款智界S7准新车价格比新车低4万元,2024款沃尔沃S90在行驶仅100公里后价格就暴跌16万元。

虚假的销量数据掩盖了真实市场需求,可能导致车企做出错误决策。 整个产业链陷入“价格战”怪圈,阻碍了汽车产业良性运行。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公开批评过这一现象,指出其对中国汽车品牌国际信誉的负面影响。

经销商在这其中也是“哑巴吃黄连”。 七成经销商完不成厂家定的销售目标,一半以上都在亏钱。 为了拿返利、躲处罚,只好参与这种自买自卖的游戏。 结果销量数字虚高了,库存却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 2025年5月,商务部召开专题座谈会,明确要求打击虚假销售、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 会议提出要强化车辆登记信息溯源管理,从源头遏制这种乱象。

部分车企也开始调整考核机制,不再单纯追求销量数字。 一些头部车企已经开始以终端真实交付量作为返利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销商的压力。

二手车交易平台也在加强自律。 主流平台要求商家必须公示车辆首次上牌时间、完整保养记录等核心信息。 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

这种“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反映出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深层矛盾。 高库存、激烈竞争、政策漏洞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乱象的产生。 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