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事件
谁也未曾预料到,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中资半导体企业竟遭遇了来自荷兰的强势干预。荷兰方面以强硬手段试图掌控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其行为令人震惊,也打破了以往对国际商业合作的认知。
荷兰总部试图强行接管安世中国业务,并擅自关闭了中国区的系统访问权限。面对这一举动,安世中国迅速作出回应,明确表示不接受此类越权行为,展现了坚定的立场与态度。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限制
当前安世半导体所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荷兰单方面采取行动所致。然而,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表示,此次举措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前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将公司业务及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
荷兰政府此举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压力的影响。尽管卡雷曼斯对此予以否认,并指责中方“混淆事实”,但其说法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即便在荷兰国内也未能赢得普遍支持。克林根代尔研究所专注于地缘政治与技术问题的研究学者马艾克·奥卡诺-海曼斯明确指出,荷兰的这一行为与中国科技领域受到的外部遏制存在密切关联。
荷兰收紧对安世控制
这位学者所言确实切中要害。从荷兰政府的一系列举措便可清晰看出其意图。在冻结安世半导体价值147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解除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职务之后,荷兰方面再次对安世中国实施“精准打击”。
近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首席法务官向中国区所有管理层发送了一封英文邮件,内容表明,原本由中国区自主制定的生产计划以及客户对接权限,现已被全面收回,统一由荷兰总部进行决策。
此外,邮件中还明确指出,一位拥有关键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将接替相关职责。此举显然旨在通过人事调整,逐步削弱中国区管理层的实际权力,进而实现对业务运营的全面控制。
断供权限施压中国区
在本邮件发送之后,安世中国位于上海和东莞两个生产基地的员工突然发现,其在安世半导体总部的账户及系统访问权限被全面终止。更为令人费解的是,荷兰总部方面明确表示将不再向中国区员工支付薪资。从实质上看,荷兰总部此举以断供权限为手段,显然是试图通过强硬措施施压中国区作出让步。
安世中国坚定回应施压
面对荷兰总部的持续施压,安世中国表现出坚定立场,未有丝毫退让。公司迅速通过发布《致安世中国全体员工的公开信》等方式,向内部传递稳定信号,确保员工安心投入工作。
通过这一公开声明,安世中国正面回应了荷兰总部的越权行为,使外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做法缺乏合法性和合理性。在信中,安世中国明确指出其作为中国法人实体的独立地位,强调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为闻泰科技。因此,无论是高层人事调整,还是运营规则的变更,荷兰总部单方面作出的决定均不具备法律效力。
员工拒绝外部指令
对于未获得中国区批准的外部指令,安世中国的员工有充分依据予以拒绝。针对员工普遍关注的薪资问题,公司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安世中国的员工均与中国境内的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其劳动关系明确归属中国主体。此前,国内各项业务的运营均由上海及东莞的境内公司统一负责,员工的薪酬与福利亦由上述两家境内公司直接发放和落实。
由此可见,荷兰总部所称的“停发薪资”并未涉及中国区员工,企图以此对安世中国施加影响的做法显然不切实际。
稳定人心,保障生产
这封公开信一经发布,便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员工的情绪,使他们能够继续坚守岗位,正常推进生产和客户对接工作,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
面对当前形势,安世中国已着手启动自主应对措施,将原本需由总部调配的物料转为国内采购渠道,全力确保国内客户的供应不受影响。
可以说,安世中国的表态坚定有力,在稳定内部员工信心的同时,也有效遏制了荷兰总部施加的压力。究其根本,源于其坚实的底气——依托中国市场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反制措施精准有力
更让安世中国这家地道的中国企业感到安心的是,当得知荷兰政府强行夺取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消息后,中国迅速采取了精准而有力的反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随即发布出口管制公告,明确禁止该公司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相关组件出口。这一举措使得荷兰尽管获得了控制权,却无法从中国市场获取关键零部件,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影响力。
尽管荷兰方面早有预料,但中国此次反制的力度与时机之精准,仍令其始料未及。此举不仅出乎荷兰意料,也令欧洲汽车制造商陷入被动,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供应链布局与战略选择。
芯片供应链受阻
位于荷兰奈梅亨的安世半导体总部,此前主要承担的是与海外客户对接及销售职能,而核心的芯片封装与测试业务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分公司完成。换句话说,中国对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实施出口限制,实际上切断了安世半导体向欧洲汽车制造商供货的关键环节,导致其难以顺利履行交付义务。
据行业公开信息显示,安世半导体全球70%的最终产品均由东莞工厂生产。中国商务部的相关反制措施,使得欧洲汽车企业面临严重的芯片供应短缺风险。
荷兰芯片困境
荷兰原本以为获得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便能将其打造为一家纯粹的西方企业,然而如今却陷入困境,连核心产品的输出都受到限制。即便荷兰总部本身不受此影响,但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已对其造成显著压力。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稀土资源,而目前全球高纯度稀土的主要供应国正是中国。一旦中国停止向荷兰提供稀土,安世半导体的总部也将难以维持正常的芯片生产流程。由此可见,荷兰此举实属缺乏远见与策略。
欧洲车企供应链焦虑
安世中国工厂长期以来持续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然而近期出口受限,导致大量订单被迫中断,欧洲车企已明显感受到供应链紧张所带来的压力。
面对这一局面,欧洲车企并非没有寻求替代方案,但由于车规级芯片在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和认证流程,新供应商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相关要求。因此,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来源,这也成为欧洲车企当前焦虑的核心原因。
荷兰反制代价沉重
荷兰此次可谓得不偿失,原本希望通过夺取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将其纳入西方体系,从而实现对关键技术的掌控。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尽管获得了名义上的控制权,却未能真正掌握其核心产能,陷入“有控无能”的尴尬境地。
中国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已让荷兰深刻体会到此举带来的沉重代价。若继续坚持错误立场,甚至如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所释放的强硬信号,势必会引发更强烈的反制反应,最终将承受更大的压力与损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