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年,足够让一棵树苗长成参天大树;18 个世界冠军,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填满岁月的缝隙。当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因一辆车相遇,人们发现:尽管身处不同领域,他们却用相似的 “长期主义” 态度,书写了各自的传奇。
魏建军执掌长城汽车的 35 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弱到强的缩影。1989 年,长城汽车还只是一家生产农用汽车的小厂,而如今,它已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这背后,是魏建军对 “长期主义” 的坚守 —— 不追求短期利润,而是把资源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品质提升上。
早在 2011 年,当不少车企还在燃油车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时,魏建军就前瞻性地布局智能驾驶领域。当时,这一决定并不被看好,有人说 “投入大、见效慢,不值得”,但魏建军不为所动。他说:“造车就像跑马拉松,不能只看眼前的几百米,要盯着终点。” 如今,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累计专利 1131 件,研发团队达 2.4 万人,这些都是 “长期主义” 结出的果实。
邓亚萍的运动生涯,同样是 “长期主义” 的生动注脚。5 岁开始打球,10 岁进入省队,16 岁入选国家队,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为了弥补身高劣势,她把重心压得更低,脚步移动更快,每天的训练量是别人的两倍。“别人练 5 个小时,我就练 8 个小时,别人练一年,我就练两年。” 这种 “笨办法”,恰恰是长期主义的精髓 —— 不投机取巧,相信时间的力量。
这种对 “长期” 的执着,体现在长城汽车的研发投入上。2023 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超 110 亿元,这样的投入并非偶然,而是多年来的持续坚持。就像邓亚萍每天挥拍上万次,看似枯燥的重复,实则是在为 “关键时刻” 积蓄力量。长城汽车的实验室体系总投资约 10 亿元,覆盖多领域的测试设备,每一项测试都耗时耗力,但魏建军认为:“现在多花时间测试,将来用户就能少出问题。”
邓亚萍曾说:“大满贯不是一天练成的,它需要你在输球时不放弃,在赢球时不骄傲,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这句话用来形容长城汽车的发展同样贴切。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长城汽车也曾面临质疑,但魏建军从未动摇:“转型就像换打法,需要时间适应,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就回到老路。”
如今,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与邓亚萍当年横扫乒坛一样,都是 “长期主义” 的胜利。邓亚萍选择成为全新高山车主,或许正是看中了这种精神 —— 她知道,能在 35 年里持续精进的企业,其产品必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长期主义” 不是固执,而是清醒的坚持。魏建军知道,汽车研发需要 “十年磨一剑”;邓亚萍明白,乒乓球技术需要 “千锤百炼”。他们都拒绝 “昙花一现”,追求 “细水长流”。
未来,当长城汽车继续秉持 “长期主义” 信念,当更多人理解 “慢即是快” 的道理,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在全球舞台上赢得更持久的掌声。就像邓亚萍的传奇不会因退役而褪色,长城汽车的故事,也将在 “长期主义” 的护航下,书写更长远的篇章。因为时间终将证明:那些经得起岁月打磨的,才是真正的卓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