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新闻,都突出一个魔幻。前脚国内价格战打得跟地狱摇滚一样,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后脚比亚迪直接一个闪现润到了巴西,搞了个“全球首个1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大派对。你以为重点是1400万这个数字?错。重点是巴西总统卢拉老师亲自到场,笑呵呵地从王传福手里接过了第1400万辆宋Pro的指挥棒。这个场面就非常灵性了,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我不是来卖车的,我是来给各位老铁送温暖的,顺便帮你们整个产业升级的活儿。
很多人看到1400万这个数字,第一反应就是比亚迪牛逼。是是是,确实牛逼。但这背后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励志故事,而是修仙小说里最血腥的“黑暗森林”法则。这19年,尤其最近这几年,国内车圈是个什么德行?那不是红海,那是血海,是绞肉机。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所有人都信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大法。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能从这个蛊王争霸赛里杀出来,还跑到国外去开分矿,这说明它的战斗方式已经不是一个维度的了。
它不是在做单点突破,它是直接开了个“闪电战”全家桶。当别人还在纠结某个技术参数是不是领先了0.1秒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电池、电机、电控甚至上游的矿都捏在手里了。这种感觉就像打牌,你还在考虑这把出对三还是对四,人家直接把桌子掀了说这赌场现在是我的。这种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就是工业世界的“金钟罩铁布衫”,同行看了也得傻眼,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打他。
最有意思的是卢拉老师在现场讲,说比亚迪给巴伊亚人民带来了“尊严感”。这个词用得非常高级,但说白了,我作为一个快被生活盘出包浆的中年人,理解的“尊严”其实很简单,就是有班上,有钱赚,下班能喝两杯,不用担心下个月的房贷。之前福特从这个工厂跑路了,留下一地鸡毛,大家心态都崩了。现在比亚迪过来接盘,等于是在废墟上重新种蘑菇。你给人家工作,让人家参与全球最时髦的新能源车制造,人家自然觉得你够意思。这不叫商业,这叫“奶妈级”的产业入驻。你以为你在卖车,其实你在卖工作岗位,你在卖社会稳定。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比亚迪在巴西搞的这一套,堪称本地化的教科书。它不是简单地把车卖过去,而是把一整个“工业压缩饼干”扔了过去。在卡马萨里建工厂,不仅生产海豚、宋Plus这些爆款,还承诺未来要搞零部件本地化,拉着当地的小兄弟们一起发财。这种“不赚快-钱,长期扎根”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写到这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修仙是不是有点中二,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像。有的门派只想着卖丹药,有的门派是直接教你全套心法,还帮你把山门都修好。你说,当地人会粉谁?
而且,这种模式有个极度恐怖的闭环。在本地生产,卖给本地人,赚了钱再投到本地,甚至搞公益,比如给学校送新能源车。这就形成了一个“全球资源-本地生产-本地反哺”的循环。这套玩法,让比亚迪的角色从一个卖东西的“外人”,变成了一个“共建者”。这已经超出了商业范畴,进入了玄学领域。所以你看,人家在泰国、美国、巴西都修了“比亚迪路”。路是什么?路是文明的象征,是连接的象征。这已经不是商业行为了,这是在刻碑,在修史。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事儿想得太美好。比亚迪这么拼命地往外跑,背后也是因为国内市场已经卷到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了。卷,就硬卷,往死里卷!与其在国内跟一群疯子互相捅刀子,不如去海外开辟新战场,那里虽然也有挑战,但至少不用每天都担心邻居半夜来偷家。所以,这既是比亚迪的雄心,也是它的阳谋。它在用一种极为务实的方式,告诉全世界,中国企业出海,不只有卖廉价小商品一条路,还可以带着一整套先进生产力去“技术扶贫”。
说起来,我有时候会想,我们普通人买车到底在买什么。像我这种俗人,就图个便宜大碗,能遮风挡雨就行。忽然想起来当年在上海为了个牌照挤破头的日子,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但有些人不一样,他们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身份认同。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科幻故事。比亚迪现在在海外做的,其实也是在构建自己的“品牌玄学”。当一个巴西年轻人,开着自己家乡工厂造出来的比亚迪,行驶在“比亚迪路”上,那种感觉,就不是性价比能解释的了。
所以,比亚迪的第1400万辆车下线,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那个冰冷的数字。而是它所代表的一种趋势:一个曾经的追赶者,现在开始给别人当老师了。它不再满足于在规则内玩游戏,它开始尝试制定规则。这对于所有同行来说,绝对是个坏了菜了的消息。因为当你的对手开始跟你聊“尊严”、“共建”、“未来”这些虚头巴脑但又杀伤力极强的东西时,你就知道,单纯的价格战,已经没法玩了。最好的竞争,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自己在废墟上开个更大的。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