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对于许多瓦罐车爱好者强行将购置旅行车与“精通汽车知识”划上等号的行为深感抵触。旅行车和轿车、SUV、MPV一样,仅仅是家用汽车的一种类型。是否选择购买旅行车,核心在于其功能特性是否契合个人需求,与是否具备汽车专业知识毫无关联。那些一见到旅行车就惊叹连连的人,不见得就是汽车领域的行家;而选择购买三厢轿车和SUV的消费者,也并非都是对汽车一无所知的新手。
明确我的观点后,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旅行车在国内市场遇冷的具体原因。
追根溯源,旅行车在国内不受青睐的根源在于其与中国国情不相适配 。旅行车通常是由三厢轿车衍生而来的车型,除了后备箱的构造有所差异,车顶上增设了行李架之外,其余部分与三厢轿车基本相同。正因如此,旅行车能够在不显著增加风阻系数和燃油消耗的情况下,额外提供至少一倍以上的储物空间,特别适合携带大量物品进行自驾游,这也正是它被称为“旅行车”的缘由。
若论旅行车的理想市场环境,欧洲堪称不二之选。倘若你曾游历欧洲各国,便会留意到街道上行驶的旅行车数量远超三厢轿车。我曾有幸参观位于捷克的斯柯达工厂,在速派车型的生产线上,旅行版车型与三厢轿车版车型的产量比例约为7:3,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欧洲民众对旅行车的喜爱程度。
欧洲人热衷于旅行车的原因清晰明了,主要源于实际需求。由于欧洲人生活条件优越,拥有充裕的假期,且具备强烈的度假意识,他们常常会在假期组织全家人参与集体野营、登山、滑雪、划船、骑行等户外活动。这些运动项目需要携带大量装备,普通的三厢轿车显然难以满足装载需求。然而,受限于土地面积和地形条件,欧洲国家不像美国、澳大利亚那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道路和停车场空间有限,因此房车和皮卡并不适合广泛使用,于是旅行车便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或许有人会疑惑,那为何不选择SUV呢?这是因为SUV车身较高,在车顶放置行李、自行车、冲浪板等物品时操作不便,相比之下,车身更为低矮的旅行车更受欧洲消费者欢迎。此外,德国部分高速公路不限速,如果驾驶SUV行驶,在高速路段不敢开得太快,一方面是因为风阻过大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油耗较高。要知道,欧洲的油价并不便宜,欧洲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也颇为关注。
反观国内市场,选择在假期进行户外运动的人群占比不高,很少有人会不辞辛劳地将自行车运送到几百公里外骑行,因此对于旅行车的装载功能需求并不强烈。而且国内高速公路普遍限速120公里/小时,驾驶SUV和旅行车在高速行驶时差异并不明显。再加上国内部分地区路面状况欠佳,SUV的高通过性更具实用性,这也是SUV在国内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部分消费者认为三厢轿车更显档次。十几年前,三厢轿车是国内最为常见的车型,诸如老款桑塔纳、捷达等。在那个时期,能够乘坐轿车出行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消费者普遍形成了一种固有观念,即购车就应该选择三厢轿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汽车,而旅行车的外观造型显然不符合这一传统标准。
旅行车的价格普遍偏高。尽管旅行车与同款三厢轿车采用相同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但由于车身结构不同,旅行车的售价通常要比三厢轿车高出两三万元。如果这多出的两三万元能够换来实用的功能配置,消费者或许还能接受;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国内消费者而言,这额外的支出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价值提升,因此很多人不愿为此多花冤枉钱。
总而言之,旅行车在国内难以流行,关键原因就在于其实用性不足。如今,尽管网络上有不少人对旅行车大肆吹捧,宣扬瓦罐车的种种优势,甚至以懂车自居,但这本质上是“物以稀为贵”心理在作祟,他们不过是想借此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罢了。当然,那些真正因户外运动需求而购买旅行车的车主除外,想必这部分消费者正忙于享受生活,无暇在网络上对其他选择三厢轿车的车主评头论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