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崛起,比亚迪吉利销量超日产本田,全球汽车格局重塑

最近这半年,要是您留心观察一下身边的停车场或者马路上的车流,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变化:挂着绿色牌照的国产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比亚迪和吉利这两个牌子,能见度相当高。

与此同时,过去咱们老百姓买车时总挂在嘴边的本田、日产这些日本车,好像声量小了不少。

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车企崛起,比亚迪吉利销量超日产本田,全球汽车格局重塑-有驾

难道说,曾经以省油耐用著称,在全球市场都呼风唤雨的日本汽车,真的开始跟不上时代,要被咱们的国产品牌给比下去了吗?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最新出炉的全球汽车年中销量排行榜,就像一份期中考试成绩单,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这个变化不仅是真的,而且来得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快。

咱们先来看最实在的数字,毕竟销量是硬道理。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汽车销量前十名的榜单里,头一次同时出现了两家中国车企的身影,而且位置还相当靠前。

比亚迪以214万辆的惊人成绩,一举冲到了全球第七的位置。

紧跟在它后面的,是卖出了193万辆的吉利集团,排在第八。

这两家中国企业就像商量好了一样,携手闯进了过去由德、日、美、韩等老牌汽车强国牢牢把控的“决赛圈”。

而被他们挤下去的,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本品牌。

本田汽车上半年卖了178万辆,从原来的位置滑落到了第九名,而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日产,更是直接被挤出了前十,半年销量只有161万辆。

这个榜单的变化,意义非同小可。

中国车企崛起,比亚迪吉利销量超日产本田,全球汽车格局重塑-有驾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次更替,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说明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咱们中国的车企能在这短短几年里实现这么大的飞跃,而日本车企却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呢?

这背后其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咱们自己做对了什么,另一个是对手遇到了什么麻烦。

先说咱们自己做对了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这个百年一遇的产业变革机遇。

当很多国际巨头还在对电动车持观望态度,或者只是象征性地推出几款“油改电”车型来试探市场的时候,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车企已经下定决心,把全部资源都押在了这条新赛道上。

比亚迪的策略尤其果断,它在2022年就宣布彻底停止生产纯燃油汽车,成为全球第一个这么做的传统车企。

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让它能够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和生产供应上心无旁骛,全力冲刺。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海外业务也像开了挂一样飞速增长,上半年海外销量翻了一倍还多,产品已经卖到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

吉利虽然没有像比亚迪那样完全放弃燃油车,但它的转型步伐同样非常迅速。

在上半年卖出的近两百万辆车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了72万多辆,占比已经非常高。

中国车企崛起,比亚迪吉利销量超日产本田,全球汽车格局重塑-有驾

而且吉利还很聪明地推出了像“银河”这样的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专门来打更精准的市场,光是这个新系列,上半年就卖了55万辆,增长势头非常迅猛。

可以说,正是这种对新能源战略的坚定执行,让中国车企换道超车,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再来看日本车企这边,它们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从外部环境看,一个很大的打击来自美国市场。

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了高达15%的关税,这直接导致日本车在美国的售价变高,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根据财务报告,本田的利润几乎被腰斩,日产甚至出现了亏损,这对于非常依赖北美市场的日本车企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

而在内部,它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战略上的保守和迟缓。

日本车企在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技术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巨大的优势,这既是它们的财富,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它们的包袱。

它们太过于迷信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对纯电动车这条技术路线一直有些犹豫和怀疑,转型的动作比竞争对手慢了不止一拍。

当它们反应过来,想要追赶的时候,发现中国车企不仅在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上建立起了优势,更是在智能化、车机系统这些用户体验方面,远远地走在了前面。

中国车企崛起,比亚迪吉利销量超日产本田,全球汽车格局重塑-有驾

这种战略上的滞后,直接反映在了销量上,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竞争也最激烈的市场,本田和日产的销量都出现了超过17%的大幅下滑,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证明。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市场,在全球其他地区也开始上演,东南亚市场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泰国,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日本汽车的“后花园”,市场占有率极高。

但现在,情况正在悄然改变。

去年一年,就有八家中国车企宣布要在泰国投资建厂,比亚迪在泰国的工厂已经投产,产品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而反观日本车企,却在进行战略收缩。

铃木在退出中国后,现在又准备关闭泰国的工厂;日产也计划减少在泰国的产量;本田则是把当地的两个工厂进行合并。

一边是积极地投资建厂,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另一边却是关厂减产,收缩阵线。

这种鲜明的对比,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天平正在向哪边倾斜。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而是整个产业链、生产布局和未来战略的全面较量。

中国车企正在把自己的生产能力和影响力向全球铺开,而一些传统的汽车巨头,却在一步步地退守。

当一个行业的新技术渗透率,比如新能源车在中国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40%的时候,那些转型慢的参与者,就注定会被时代的列车甩下。

比亚迪和吉利这次在年中销量榜上的历史性突破,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几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排名,或许还会迎来更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