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智能驾驶新标准,行业乱象受关注,车主安全有新保障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再牛,也不能让驾驶员把安全感交给“遥控器”。

要说现在汽车圈有啥新鲜事,那就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动真格了,专门盯上了所谓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一句话说清楚,就是讨个说法:这些配得上高科技帽子的自动驾驶助手,安不安全,到底谁说了算?你肯定也纳闷,难道家里那部“说能自动变道”的新车,也得查查它到底有多靠谱?

翻开这事的底儿,咱们得先说说为啥官方盯上这玩意。现在满大街的车都在比谁的辅助驾驶更聪明、更机灵,商家动不动吹牛说“高阶智驾”“零接管”,新司机拿了钥匙,前脚还没熟悉油门刹车,后脚就想松开双手、低头刷手机。你要问,这背后是不是出事?真有!出事了还不止一次。有人路上把方向盘都丢一边去了,等反应过来事儿已经闹大了,新闻也炸了锅,网上的讨论全是“到底是车傻,还是人傻?”。说白了,所谓“智能”,到底智到哪份上,到底能帮着多大忙,谁都没说清楚。

再看看这标准出台的时机,不是无的放矢。今年1到7月,全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卖出去775.99万辆,同比掰手指数了一下,21.31%的增幅,渗透率还飙到了62.58%,比去年牛了6.5个百分点。买得多,用得多,车主天天“和小机灵共舞”,这一舞跳得嗨了,“安全感”咋办?不统一、不规范,总觉得哪儿不踏实,像走在下雨天随时踩到井盖的感觉。

其实对厂家来说,这种辅助系统就像队里新来的球星,有的人踢得又快又准,有点儿的一下场就出球迷事故。根源在哪?一是各家技术思路天差地别。感知方案、控制逻辑、交互界面,啥都想创新一把,最后落地成品,A车认得出路标,B车一进隧道就懵圈,遇到混合交通、临时占道,这套功能的“边界”谁说了算?用户被绕进去,真出事,究竟该找智能还是去找驾驶员?反正谁都不想背锅。

二是套路宣传,把“驾驶辅助”包装成“解放双手”。你打广告是不是该实打实,不然出了事故,媒体一句“智驾失控”,企业跟着网友一锅端。监管当然急了,社会关注也高,毕竟人命关天,这不是换个显示屏能解决的茬。

在这种背景下,终于等来了标准的“新法宝”。工信部这次“下场”,理由也挑明了:建立安全“底线”,别光看你说得多花,得让你实打实拿出“一把尺子”做证明。借用业内一句话,“不只是中国的标准,还要跟上全球的节奏”。这回咱们自家的国标,跟国际标准UN R171这些接轨,在细节上根据中国自己独特的路况做了加法——比如说中国哪个城区没有点小电驴、快递三轮和隔三岔五的道路占道维修?智能车不懂这些,不就是睁眼瞎嘛。

工信部推智能驾驶新标准,行业乱象受关注,车主安全有新保障-有驾

具体案例你品味,标准里可真丰富。不同类型功能,像“基础单车道”“多车道”“领航”等组合辅助,系统怎么识别目标、怎么互动提醒、啥时候该交还控制权,这些都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泊车助手”什么的,这次国标暂时不管,但未来留了扣子,毕竟谁都不想哪天自己的爱车自动泊车,结果把邻居的小蛮腰给撞了,各种麻烦接踵而至。

工信部推智能驾驶新标准,行业乱象受关注,车主安全有新保障-有驾

这标准有啥看点?一层是提能力,别光说自己聪明,还要让别人也能看懂你到底有啥能力。二层说安全,该防的得防住,比如车辆在复杂环境下稳定性,不能说一下雨就掉链子。第三个,最没人愿意被忽略的,规范你怎么用。不是让司机闭眼享福,而是提醒你“你还得抻着神儿”。标准内容里,有系统怎么发警报、怎么交互,全都琢磨进去了。像极了厨房里规定,哪种食品能进微波炉,哪个东西炸了会爆,通俗易懂不搅糊涂账。

说句实在的,做标准不容易。既要照顾上下游同行的利息,还得跟国际上的老大哥保持同步,免得将来自家车进不了大市场。可更现实的是,一旦标准拉直了线,消费者终于有“明眼尺子”能挑车,商家也不能乱忽悠,事故出来以后,究竟责任在车企、技术,还是驾驶员,也说得明明白白。而对那些想钻空子“碰运气”的车厂,这事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张“警示单”。

工信部推智能驾驶新标准,行业乱象受关注,车主安全有新保障-有驾

大家身边肯定有不少朋友,动不动炫耀车上有“智能驾驶”。可真要问一句:你相信它百发百中,敢不敢在高架桥上躺平睡大觉?人也是人,机器是机器。再聪明的电子芯片,毕竟也不是有血有肉的老司机,不可能一秒钟想明白路上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情况。

其实整个世界都在转型,汽车变成智能、网联、电动的。智能网联汽车俨然成了“新质生产力”的黄金支柱,撑起所谓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国内外谁也不敢马虎。中国自己路况复杂,本身就是个挑战。工信部频频出新政,不光是玩概念,也是拿出真家伙保障老百姓安全,不至于让高科技变成“高危区”。

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结束。标准出来后,下一步就是宣贯、落实、监督,部门联合、技术跟进、应急处理一样都不能少。各家企业还得踏踏实实回炉重做,把那些自说自话的“炫技”真真正正兑现到实用安全上。不是有首歌唱的那样,每一次创新其实也得知道底线在哪儿。

说到底,这事直接关乎咱们每个人的出行安全。你是愿意出门靠自己把方向盘攥紧,还是想让机器替你操心?标准来了,你挑车会不会更喜欢奔向“正规军”?互联网时代,标准只是“硬约束”,但如何落实、怎么戒掉浮躁、谁来监督、责任怎么分,咱老百姓还得瞪大眼。要不你说说,这智能驾驶到底得“智”到哪一步,才能真正把安全和舒适一锅端了?会不会哪天,你家的小轿车也要像手机一样,推出“安全补丁”按次升级?这事你怎么看,上路的权利你准备交给谁管?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的路还长着呢,可安全这条红线,走到哪儿都得画在每个人心里。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