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集团未授权河南思皓却售车消费者深陷维权僵局 呼吁纪委介入

近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集团”)否认授权河南思皓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思皓”)销售江淮牌小客车,但后者仍大量售车,引发消费者维权困境。公众质疑车辆来源合法性,并指向江淮集团内部或存在利益输送、监管失职甚至贪腐问题。消费者维权无门,社会呼吁纪委立即介入彻查,以维护市场公平与国企声誉。

事件回顾:未授权却售车,消费者深陷维权僵局
自2023年起,河南思皓以“江淮集团授权4S店”名义销售江淮牌小客车,消费者宋先生等多人在购车后发现,河南思皓并未获得江淮集团官方授权。购车过程中,河南思皓提供销售凭证并宣称“正规授权”,但消费者后续遭遇车辆改装、低配高卖等问题。江淮集团虽多次回应“河南思皓非官方授权经销商”,但未对车辆来源作出解释,也未采取法律行动打击违规销售行为。消费者维权一年多无果,陷入“企业踢皮球”的困境。

质疑焦点:车辆来源成谜,内部疑云重重
公众质疑集中于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车辆合法性来源成谜。若河南思皓未获授权,其销售的江淮牌车辆从何而来?是否存在非法渠道造假、库存车倒卖、经销商跨区违规销售或车企内部渠道失控?二是江淮集团监管责任存疑。消费者多次举报后,江淮集团未公开核查结果,其沉默态度被指“掩盖真相”,甚至引发对内部包庇、利益勾连的猜疑。更矛盾的是,部分车辆信息被纳入江淮售后系统,形成“未授权却售后”的混乱局面,暴露出江淮集团品牌管理与责任切割的严重漏洞。

法律与责任:车企难逃失职之咎,消费者维权有据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商标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经授权销售品牌车辆涉嫌侵犯商标权,消费者有权向品牌方追责。若江淮集团放任侵权行为,不仅违背维护市场秩序的社会责任,更涉嫌行政不作为。法学专家强调,车企不应以“未授权”推诿责任,而需主动溯源车辆流向,对非正规渠道车辆给出解决方案。作为国企,江淮集团在明知消费者投诉举报的情况下未有效打假,加剧信任危机,或涉监管失职。

公众呼吁:纪委介入彻查,严惩违规以正风气
事件持续发酵,舆论呼吁纪委介入调查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彻查车辆来源,厘清是否存在非法渠道或内部管理漏洞;二是核查江淮集团监管失职责任,是否存在对违规销售的默许或包庇;三是深挖潜在腐败问题,杜绝“影子授权”背后的利益输送。消费者及公众认为,唯有权威部门介入,才能打破企业推诿僵局,维护市场公平与消费者权益。

国企声誉与市场秩序:亟待正本清源
江淮集团作为国企,本应肩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此次事件不仅折射出车企销售授权管理的重大漏洞,更触及国企监管责任的边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江淮集团如何回应公众质疑、彻查车辆来源、严惩违规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期待纪委介入能推动真相大白,以法治手段肃清行业乱象,重塑国企公信力。

本网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推动问题解决。

责编:宋家臣

江淮集团未授权河南思皓却售车消费者深陷维权僵局 呼吁纪委介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