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技术路线的摸索。2024年增程式车型销量突破118万辆,市占率9.1%,而理想汽车31个月交付超百万辆的战绩,让这一曾被质疑为“过渡技术”的路线站上风口。增程式汽车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选择?答案或许藏在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的交集中。

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驾

技术层面,增程式通过“电池+增程器”并联架构,将纯电驱动的平顺性与燃油补能的便利性结合。理想汽车自研的四缸1.5T增程器热效率达40.5%,较大众第五代EA888发动机的38%进一步突破,且增程器仅需在稳定工况运行,减少复杂机械结构的能耗损耗。其核心价值在于“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场景适配——65%的用户里程由纯电完成,低温环境下电池效能下降时,燃油发电则成为兜底方案,这正是北方极寒地区与充电设施不足区域的真实需求。

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驾

争议点集中在两点:其一,高速或高负载场景下,增程器需高负荷运转,导致油耗波动与噪音问题;其二,依赖化石燃料的碳排放争议。但数据表明,增程式车型亏电油耗多控制在5-6L/100km,仍优于传统燃油车。而清华大学帅石金团队提出,若以甲醇、乙醇等绿色燃料替代汽油,增程式碳排放可进一步降低,甚至成为碳中和路径中的“技术支点”。技术的进化空间,正在于燃料多元化与热效率的持续突破。

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驾

市场选择已给出明确信号。2024年超50款增程车型上市,大众、现代等跨国车企加速布局,印证了其全球化的潜力。北京BJ40增程版等产品价格下探至10-15万元区间,进一步扩大用户基数。增程式并非纯电的替代者,而是填补了“充电焦虑”与“续航刚需”之间的空白——当用户需要跨城通勤或节假日自驾时,它比插混更简单,比纯电更可靠。

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驾

反对者常以“烧油发电多此一举”质疑其逻辑,但技术路径的选择向来基于现实约束。若以“碳中和”为终极目标,增程式的价值或许在于为绿色能源转型争取时间:它让内燃机供应链获得技术延续空间,同时为纯电基建完善提供缓冲期。 杨裕生院士的预测更具前瞻性:到2027年,增程式与纯电将各占新能源市场1/3份额,这一比例的合理性,正源于技术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增程式汽车,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有驾

增程式汽车的争议,是技术理想与现实条件的碰撞——它或许不是终极方案,但确是当下最务实的解。 当车企将增程器热效率提升至42%,当甲醇燃料网络逐步成型,这项技术的进化曲线,或许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