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

朋友们,最近汽车圈里关于“国七排放”(国Ⅶ)的讨论热度可是不小!生态环境部已经明确表示,咱们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对标欧美先进水平的国七标准。听到这个消息,不少车主朋友心里可能犯嘀咕:“国六还没捂热乎呢,国七又来了?我的爱车还能开几年?以后买车是不是只能选新能源了?”别着急,今天小周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事儿,咱们用大白话把国七标准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保证让大家听得明白,心里踏实。

减排力度再升级,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一步

咱们先得搞明白,为啥排放标准要不断升级?道理其实挺简单——为了咱们头顶这片蓝天白云!生态环境部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像汽车这样的移动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全国的6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也占了24%,在大城市更是空气质量的头号“贡献者”(当然,是负面的)。每一次排放标准的升级,就像是给汽车戴上了更高效的“口罩”,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让空气更清新。

虽然国七的具体细则还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但方向非常明确,主要有两个大招:

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有驾

1. 对标欧美,技术更上层楼: 欧盟的欧七标准已经在2024年5月生效了,要求那是相当严格。咱们这次制定国七,就是要向这些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这可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推动国内汽车行业技术再升级、竞争力再增强的好机会!就好比参加国际比赛,规则提高了,咱们运动员也得练得更强才行。

2. 减污降碳,双管齐下: 这可是一大亮点,也是全球的大趋势!以前的排放标准主要管的是尾气里那些看得见、闻得着的污染物,比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这些。而国七标准,名字都可能从过去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改成“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准”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不仅要管传统污染物,还要把二氧化碳等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也纳入监管范畴!简单说,就是既要汽车跑得“干净”(少排污染物),也要让它跑得“绿”(少排碳)。这对引领电动车、氢能车等真正零排放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实施时间有预期,不必惊慌忙应对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国七到底啥时候落地?我的车是不是马上就不能开了?”别急,根据咱们国家以往跟进欧盟标准的经验,以及目前官方释放的信息和行业预测,国七标准的实施会比欧盟晚一些。

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有驾

欧盟那边的欧七实施时间表是:轻型车(比如咱们的家用小轿车)的新车型及其制动系统从2026年11月开始实施欧七,所有新注册的轻型车从2027年11月起必须满足欧七。重型车(大货车、客车等)的新车型则从2028年5月开始,所有新注册重型车从2029年5月开始。

咱们国内的情况呢?综合各方面信息看,国七标准很可能在2025年公布征求意见稿,而全面的实施时间点,目前业内比较靠谱的预测是在2030年前后(大约比欧盟晚2年多)。像在今年两会上,就有代表建议国七的实施时间“不早于2033年”,以给予车企和物流行业更充足的转型准备期。毕竟国六B标准去年才全面实施,需要给市场一个缓冲。

车企迎来技术大考,创新突破是关键

国七标准对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技术上的“大考”。对标欧七来看,未来的要求会非常严格:

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有驾

排放限值更严苛: 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预计会比国六再大幅收紧(欧盟数据显示,欧七下轿车氮氧化物降幅达35%)。

监管范围更广: 除了排气管的尾气,国七还可能像欧七一样,首次把刹车时产生的颗粒物、轮胎磨损带来的微小颗粒,甚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耐用性和可持续性(比如减少钴等稀有金属使用)都纳入考量范围。这就要求车企在整车设计和材料选择上都要有革新。

协同管控温室气体: 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纳入监管,意味着车企不能再只盯着尾气处理,更要系统性地考虑如何降低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这不仅影响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技术路线(比如需要更高效的混动系统),也会推动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加速发展。

这对车企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技术的升级。成本的增加是客观存在的(欧七标准下单车成本预计会增加可观数额),也可能会促使行业进一步整合,加速技术创新步伐。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倒逼咱们中国汽车工业向着更高水平、更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的重要驱动力。

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有驾

车主朋友们看这里:您的爱车影响几何?

好了,说点大家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国七来了,我现在开的车怎么办?还能开多久?买新车要注意啥?

国五及以上的私家车(汽油车): 朋友们,真的不用太焦虑!符合国五排放的车,在未来几年内依然可以正常使用。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短期影响更小。当然,长远来看,随着新标准的推进,部分地区的年检要求可能会更加严格,对车辆维护保养的要求会更高。但淘汰旧车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参考以往经验,主要会通过限制高排放车进入核心城区、提高年检门槛等方式引导更新,不会一刀切让大量正在使用的车辆“突然下岗”。

柴油货车: 政策导向会更清晰一些。重点是淘汰技术落后、污染大的国四及以下车辆(“退四”),治理超标排放的国五货车(“治五”),同时运用科技手段精细化管理国六货车(“管六”)。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卡(“推新”)是方向,政府也在提供补贴和优惠支持。

国七时代要来了,目前已进入制定阶段,实施后将大幅减少排放值-有驾

新能源车(纯电/插混): 符合标准的新能源车在行驶限制上自然更有优势。不过国七可能会对电池寿命、材料可持续性等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未来选购新能源车时,除了续航和价格,车辆的技术成熟度、厂家对核心部件(尤其是电池)的质保承诺(建议关注8年或更长周期的质保)会变得更加重要。

油品升级,中国石化的持续贡献

说到排放控制,离不开高质量的燃油。中国石化作为国内油品供应的主力军,在油品升级的道路上一直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从2000年率先推出国一标准无铅汽油开始,历经国二、国三、国四、国五、国六A到现在的国六B,累计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炼厂改造。汽油中的硫含量从国一到国六B降低了惊人的99%,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也大幅下降。正是油企这样持续不懈的努力,为国六、乃至未来国七标准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燃油品质基础,让每一辆符合标准的车都能“喝上清洁的口粮”,真正发挥减排效果。这可以说是用十几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几十年的升级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

展望未来:环保大势下的多元选择

国七标准的到来,确实标志着汽车排放控制进入了一个更严格、更全面的新阶段。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对于车企而言,是推动技术全面革新、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的催化剂;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未来购买新车可能会有更多高效、清洁、技术先进的选择,无论是持续迭代升级的高效燃油车(特别是先进的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氢燃料等新能源车,都将朝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小周觉得,与其焦虑,不如把国七看作是中国汽车工业和环保事业共同进步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提醒我们,守护蓝天白云、实现“双碳”目标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作为车主,做好车辆的日常保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作为购车者,结合自身需求和环保理念,选择技术先进、排放清洁的车型;而像中国石化这样的能源企业,也在持续提供更清洁的燃料。多方合力,才能让我们的出行更绿色,环境更美好。

所以朋友们,国七虽严,但大可不必恐慌。它代表着技术进步的方向,最终受益的是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带着理性的认知和积极的态度,一起期待并迎接更清洁的汽车时代到来吧!未来路上跑的车,您更看好哪种技术路线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