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

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

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有驾

前几天去南京溧水,原本只是想蹭朋友的试驾机会,没想到被他带到一条挺奇妙的路上——据说叫“新能源大道”,16公里长,两边全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那场景有点像动漫里未来城市的工业走廊,高高的厂房、笔直的传送带,一眼望过去全是银灰色的金属和五彩灯箱。

朋友指着一处厂房乐了:“看见没,那边是长安的装配车间,这边是做座椅的麦格纳,中间就隔一条马路,零件都懒得上卡车,直接传送带送过去。”我当时就觉得,这效率怕是要把时间都省成钱了。

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有驾

真正让我有画面感的是,他们这里不光是工厂地理位置近,连人心也“对齐”。听当地人说,这里企业有个“党建联盟”,听名字像挺官方的,但玩法却很接地气——搞交流、对接、互通有无。比如博士朗科技离开沃汽车总部很近,但之前两边几乎零交集。结果一次联盟活动,聊天一拍即合,博士朗的产品就被拉去试用了。这种感觉就像你和隔壁邻居住了好多年,突然才发现对方是能帮你修电脑的高手。

走在新能源大道上,你会发现这条路不仅连接了企业,也串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有人爱把这种规模化叫“靠制造立区”,但我看更贴切的说法是“拼接出一部会自己长的机器”——每个厂都是一个零件,紧紧咬合,整个区域就是一辆巨大的“经济引擎”。今年1-5月,据说这里的工业产值涨了不少,八九个点的增幅,在当前的制造业环境里很显眼。

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有驾

说到出口,我第一次感受到“溧水制造”这个词的分量。开沃集团的车已经跑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听说今年海外销量涨得飞快,连保险杠都得赶工才够配套。还有恒天领锐也不甘落后,出口额涨幅吓人。本地人笑说,以后海关就该给溧水单开个新能源汽车通道。

更妙的是,他们不仅玩熟当前的新能源车,还开始伸手摸新赛道——智能网联、氢能。这氢能我还真有点期待,想象一下在新能源大道上加氢、自动驾驶、旁边就是做座椅和传感器的工厂,这画面就像科幻电影直接落地。

一脚油下去,隔壁工厂的零件直接飞到我车上-有驾

不过溧水的魅力不仅在产业布局,更在那些脚踏实地的人。试驾的时候,带我们那位开沃技术人员,嘴上不咋说话,但一解锁车门,手指顺手敲了敲仪表盘,像在介绍自家猫一样自然。他说这套车机里的部分算法,是和隔壁搞激光雷达的公司合作的,“坐下来聊两次,就开干了”。

那天傍晚,我们开着试驾车沿“新能源大道”回去,阳光正好斜照在那些厂房的玻璃幕墙上,光线一帧一帧地闪过去,就像一段剪辑好的纪录片。我忽然在想,也许未来几年,很多你在海外街头看到的中国新能源车,出生证上都会写着“南京溧水”。

哦对了,回程的时候朋友还说了个段子——有车友调侃,开沃有款新车的后备箱大得可以装下半个客厅。我没见到实车,不敢乱说是真是假,但听着就很带感。等真有机会,我得拎个沙发去试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