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福州工厂总是混杂着金属与冷却剂气味,工人们和机器在钣金件的碰撞声里各自忙碌。我眼中的“绿色”汽车,首先从这里起步——黑亮的钢卷,几乎没人会多看一眼。谁会想到,这些钢、铝原材料的身上,正攀附着让“环保”汽车难以洗脱的碳足迹。如果你今天买了一辆纯电车,你以为自己可以和烟囱说再见,但其实逃不掉那道隐秘的“排放”账单。
不妨设想:如果你是某品牌的采购总监,面对一份标着“绿色制造”、价格略高的钢材合同,会签吗?这合同背后,是一条冗长的上游供应链和一堆恒温实验室,哪怕“减碳”成份只占了几个百分点,成本却是实打实的。选择“绿色”还是“便宜”,你会被谁打动?
回到原题。汽车行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颇为突出——全球交通运输的12%排放比例,汽车行业贡献不小。尤其是在用把电池塞进四个轮子里被吹成“绿色”的当下,很多人觉得电动汽车是救赎。但数据不会说谎。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提升,自动驾驶AI逐渐普及,汽车“使用阶段”排放在缓慢降低,焦点却在悄然向“生产阶段”迁移。根据预测,到了2040年,生产环节材料制造的排放会占到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排放的85%——这不是小数目,更不是敷衍了事能摆平的。
“减碳”要讲体系,不能只盯着发动机。我们的调查发现,无论燃油车还是纯电车,生产过程中材料排放占比极高,减排动作更多是试点经营,“象征性”多于“规模性”。新能源车企本该做表率,但在碳排放数据测算、披露这块,还不如许多传统企业。讽刺的是,电动车主常常在朋友圈发绿色出行的照片,却很少关注自家座驾的钢、铝制造环节,到底是“绿色”还是“灰色”。
回头看看具体的原材料。在汽车制造环节,尤其是钢和铝两项原材料,无论什么动力,都是排放大头。钢铝在燃油车制造中占到总排放的45%到65%,新能源车也占25%到40%。越大越豪华的车,越“油腻”——生产阶段的原材料用量多,碳足迹直接翻倍。我有种预感,搞不好以后环境榜单上最大的SUV和矿工一样排名接近。
倒不是说轻量化无意义。新能源车因为电池包,自身就更重,所以对于降低结构重量寄予厚望,用铝镁合金、钢铝混搭甚至全铝车身来应对。但问题来了,“钢退步,铝接盘,减碳难上加难”。铝本身冶炼就高碳排放,钢虽然“传统”,但技术迭代缓慢。所以,即便减排动作频频,被量化的数据却往往停在嘴上:“我们有行动,有绿色合同”,实际采购比例呢?自己心里清楚。
最棘手的是所谓范围三排放——企业能控制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数据勉强能打下来;但供应链里后院起火,材料、零件、运输、甚至回收环节都藏着一堆“间接排放”。现实是,多数车企只会披露部分数据,甚至保密到家,剩下的环节几乎没人关心。缺数据,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动力不足——ESG评级对供应链说了半天,就是没动力强推,资本市场只关心短期利润,“绿色溢价”听着热闹但没人真买单。你要在青州的汽车零部件厂蹲守,想拿到钢铁或者铝冶炼的真实排放数据?只能先拜码头再烧香。
更“黑色幽默”的是,电动车本身虽然减少了“尾气排放”,但消费端对低碳产品的绿色溢价意愿远远落后于环保宣传。搞了半天,“低碳”成了一种营销词汇。企业其实很分裂:一边开会筹划碳达峰战略,另一边盯着原材料报价犯愁。能落地的减排项目,还是以试点为主,规模化远远谈不上。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量产级别的低碳合同——这是我们采访最多听到的敷衍:“我们正在计划中。”
不过看长远,中国政府这几年政策不断——工业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碳核算标准逐步完善。平台上,已有8000余款乘用车产品碳排放数据公示,钢铁产品的EPD报告也在陆续披露。碳定价机制一旦到位,上游企业减排的动力变强,钢铝供应商压力山大,这场减碳大战才算真正开始。
机遇说来也不难琢磨。中国做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整车厂商链主地位突出,“绿色采购”说出来话最硬。新能源车企应该脚踏实地——别只盯着终端用户的使用阶段排放,更要在“制造绿色”和“绿色制造”之间反复权衡。从钢铝采购、产品设计,到全生命周期核算,都得“手把手”带着材料企业一起进步。这不是谁单打独斗就能搞定的。消费者则可以借助绿色标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来选车,用脚投票,推动商家真正做实事。
这场环保变革,没有赢家,只有不想被淘汰的老兵和新兵。毕竟我的职业让习惯了塞满证据袋、对比血迹分布的冷静工作方式,看到绿色转型时的无奈与混乱,仿佛在排查案子里谁都不想“自首”。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汽车”?是减少尾气,还是降低生产排放?是每一公里减少几克二氧化碳,还是产业链每一环都足够清洁透明?
或许,这问题本身就如同刑侦现场——有太多隐匿线索、不完整证词。你觉得现在的“电动车”够绿了吗?你愿意为了一纸“绿色合同”多掏多少钱?还是“撞见”供应链减排的现实困境后,选择睁只眼闭只眼?谁又能给出真正的解决方案?我只是记录现场,不妨把案子交到你手里,请你也做一次“环境侦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