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经常上网的朋友们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关于比亚迪的一些负面消息好像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传得特别快。
一会儿是有人喊着要“抵制国足赞助商”,矛头直指比亚迪;一会儿又冒出个视频,说是比亚迪的车在停车场“失控”了。
这些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人看得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平时口碑还不错的国产品牌,怎么突然就成了众矢之的?
这背后是不是有点不太寻常的味道?
咱们先从那个赞助足球的事儿说起吧。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如果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里面有不少被扭曲和放大的地方。
事情的起因其实挺正能量的,比亚迪宣布要支持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目的是给咱们国家喜欢踢球的男孩子、女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更多的比赛机会。
说白了,就是把钱投在根上,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培养苗子。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一个企业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做公益,支持体育事业,按理说应该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可是,消息一出来,网上的风向很快就变了。
一些声音开始刻意地忽略“青少年”和“男女足都支持”这些关键信息,直接把事情简化成一个极具煽动性的“比亚迪花大钱赞助中国男足”。
这么一说,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国家男足的成绩,大伙儿心里都有数,常年以来都是大家吐槽和发泄情绪的一个出口。
把比亚迪和“赞助男足”这两个词捆绑在一起,瞬间就点燃了很多人的火气。
于是,“比亚迪的钱花得不值”、“有这钱干点啥不好”、“坚决抵制”之类的声音就铺天盖地而来。
那些专门靠流量吃饭的营销号,更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大做文章。
他们很懂怎么挑动大家的情绪,把一个原本是支持青训的公益行为,硬生生歪曲成给成绩不佳的成年国家队“输血”。
这样一来,很多不太了解情况的网友就被带偏了,觉得比亚e迪这是在“瞎花钱”,是在“支持扶不起的阿斗”。
等比亚迪官方和足协出来解释,强调这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是为了中国足球的基础建设时,第一波负面情绪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网络。
谣言就像野火,烧起来快得很,而辟谣的声音却像是拎着小水桶,跑得再快也追不上火势。
一个企业的一片好心,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口水和误解里,确实挺让人寒心的。
赞助足球的风波还没完全平息,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的那个视频又火了。
视频很短,但冲击力很强:一辆比亚迪汉轿车,突然加速冲断了停车场的栏杆,撞在了柱子上。
视频一出,各种猜测和指责立刻就来了。
“比亚迪刹车失灵”、“电车失控太可怕了”之类的说法在各个平台迅速传播开来。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看到这样的画面,第一反应就是车子出了问题,这也很正常。
但是,凡事都怕断章取义。
一个只有几秒钟的撞车片段,并不能说明事故的全部真相。
后来,警方的调查通报和比亚迪官方的声明都出来了,把事情的经过解释得清清楚楚。
原来,驾驶这辆车的是一位新手司机,驾照刚拿了一年多,而且车子是借朋友的,对车辆性能并不熟悉。
在停车场那种需要精细操作的环境下,一紧张,错把加速踏板当成了刹车,一脚踩了下去,才导致了车辆的突然冲出。
根据车辆后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发生前,车辆的加速踏板开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六以上,而刹车踏板没有被踩下的记录。
这说明,问题出在驾驶员的操作上,而不是车辆本身存在所谓的“失控”或“刹车失灵”故障。
这其实是一个在燃油车时代就屡见不鲜的典型事故案例,很多新手司机都可能犯类似的错误。
可为什么到了新能源车这里,就特别容易被放大成是车辆本身的技术缺陷呢?
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车作为新生事物,大家对它的安全性还存在一些疑虑和未知感,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恐慌。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了。
一个刺激眼球的短视频,远比一份枯燥但详尽的调查报告传播得更快、更广。
那些营销号为了博取点击量,也只会放大最惊悚的部分,而对后续的澄清和事实真相选择性地忽略。
我们不妨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根据公开的数据,比亚迪在2023年全年的汽车销量超过了302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在这么大的用户基数上,因为驾驶员个人操作失误等原因发生一些交通事故,从概率上来说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如果仅仅因为一两起被舆论放大的个案,就去全盘否定一个品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显然是不客观、不理性的。
这就好比,我们不能因为每年都有人因为走路不小心摔倒,就得出结论说人类的腿脚设计有缺陷一样。
将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套路:都是先通过一个被简化或歪曲的信息点,迅速引爆公众的负面情绪,然后在官方调查结果或全面信息出来之前,让谣言和猜测占据舆论的主导。
这种现象的背后,除了有部分网民的非理性冲动,恐怕也少不了商业竞争中一些看不见的推手。
比亚迪作为中国品牌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上的领跑者,它的快速发展必然会触动一些竞争对手的利益。
在产品、技术之外的舆论场上发动攻势,通过抹黑对手来影响消费者心智,这在商业竞争中也并非什么新鲜事。
作为普通人,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被海量的信息包围。
要想不被各种真假难辨的消息牵着鼻子走,就需要我们多一份冷静和思考。
看到耸人听闻的消息时,不妨先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权威的信源,有没有更完整的事实呈现。
轻易地转发和评论,虽然只是动动手指,但很可能在无意中就成了谣言传播的帮凶。
支持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并不是说要对它的问题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给予它一个公平公正的舆论环境。
对于那些踏踏实实搞研发、努力向上突破的企业,我们应该多一些耐心和尊重。
毕竟,一个民族品牌的崛起之路充满坎坷,它不仅需要自身的坚守和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理性和清醒。
别让那些别有用心的歪风邪气,阻碍了真正有价值的进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