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MPV价格降到19.68万了。这事儿一出来,朋友圈、汽车群里都在热议。你说奇怪不奇怪?反正我觉得挺有趣的。大家都知道,比亚迪之前的定价一直挺高的,尤其是夏这款车,上市那会儿,普通家庭根本就摸不着。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也是夏的车主。前几天,他在朋友圈发了个截图,写着:油箱小点没啥弱点,转向灵活,底盘调到运动,感觉德国底盘调教。这句话挺扎心的,不是说他车多牛逼,只是想表达夏其实没啥明显缺点。就像我自己用车一转眼也发现,比亚迪的轮胎咧,耐磨性好像也不错,戴着胎纹还很深。
但你问我,觉得比亚迪还是太高估自己了,是吧?最起码在我看来,这价格还是偏高。刚刚提到的100公里进取型17.68万,实际我二线城市买这个配置,估摸着还能便宜点。可是问题是——其实对我这种家庭来说,也不是价格最关键,关键是用的值不值。
说到这,突然想到比亚迪的新能源策略。你看,钛7折扣打到冰点了,真让人羡慕。夏车主说:还是死撑。这也正常,毕竟夏买的人都懂它的底层价值。就是油耗低、空间大、转向灵活,除了续航218公里的版本,价格一旦降到这个水平,或许就能吸引还在犹豫的消费者。
不过我想问,你们觉得,比亚迪这次的降价真的是诚心诚意的?我觉得还是有点清库存的意味。毕竟,4万的降价,有没有策略上的考量在里面?可以说,价格问题一直是比亚迪困扰的核心。尤其是在人们的认知里,MPV本身在成本和惯上就不如SUV那么接地气。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内容,有个细节没提到:这个价格的218公里版本其实就是夏的基本款。你说,这价格120公里续航算啥?基本上是在亏本卖。一般家庭用车,续航得至少100公里以上,没有续航焦虑,要不然用起来很受限制。你看我身边的朋友,谁都不太会考虑50公里的电池版本,就算便宜也买不起。
这里还有个疑问:比亚迪是不是自己也在踩点,想在价格战中抢占点市场份额。你说,当年钛7打折的时候,那是真炸裂。其实我多少猜测,夏的价格能降到19万多点,意味着它的成本其实很低了,可能在15万内就能搞定。之前有人告诉我,MPV和SUV的成本其实差不多,别看外观不同,核心零件其实差不了太多。
也不要完全站在汽车行业的角度去看,比亚迪这个价格策略还得考虑供应链。这几个月以来,新能源车的芯片、动力电池供应都挺紧张。你想,要是供应链宽裕,价格自然会更灵活一些。就像我那天看到的新闻,某个厂家在抢料的时候,价格一涨再涨,厂家钱赚得都偷笑了。
对了,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一些普通家庭其实更在意的是用车体验。比如:空间布局、静音效果、操控感。比亚迪的夏,在空间上还是不错,但在静音上,听说车内噪音控制一般,特别在高速时,风噪还是挺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MPV其实比SUV更难做爆款。
谁让第三排是小板凳设计?不放倒就没储物空间,商务用不好。比如我朋友,他也用MPV,但就嫌第三排太挤,坐久了腰疼。更别提,长途旅行要拉大件东西,第三排折叠后空间实在太有限。这个问题,也是个死穴。
说到续航,218公里听着挺足的,但实际用起来……我估算了一下:一百公里工况,电耗大概在20度左右,这个电池容量大约在30度上下。你想,普通家庭周末出行,可能跑个百十公里,续航还算够用。遇到恶劣天气或急刹车,续航就打折了不少。
我还注意到,市场上同价位的SUV比MPV更受欢迎。比如紧凑型SUV,像传祺、长安,价格平,空间还行。你不觉得吗?其实我怀疑这个差距,不全在价格——而在用车场景。很多家庭更偏向于玩二三线城市,开SUV,既能装,还能应对复杂路况。MPV在城市普及度反倒有限。
这让我想起一个细节:我朋友开一辆夏,他抱怨油箱小,跑多远都觉得没油。油箱不大也没啥大毛病,毕竟清一色用电,新能源车不用担心油耗,但我也在想:为什么不用大点的油箱?是不是为了节省成本?还是说,整车的空间有限,要舍弃部分。
你会不会觉得,比亚迪在价格上其实也在试探市场反应?我猜测,未来的218公里版本,其售价可能还会有所调整,毕竟看上去便宜,但不够诚意。毕竟,消费者最在意的不是便宜,而是值不值。你看,价格一下降,大家的关注点就不一样了,但这个值,又怎么去讲呢?
如果继续降价,可能会带来一部分刚需用户。但能不能坚持到下一次改款升级?我觉得得看市场反馈。特别是面对D9这类大佬,比亚迪还是得多考虑战略储备。你想,别的车企都在发力,价格战都打到死。
(这段先按下不表)——还是得回头问问:你觉得未来MPV的市场会变得更火吗?或者,大家心里都有个续航焦虑,只是在寻找真诚的价格呢?我也没太细想过,但说实话,期待下一次改款218公里版本,真的是更实用一点。
无意中看到一个销售说:只要价格到位,没人不买。但实际操作中,价格背后隐藏着很多故事。尤其是,怎么平衡成本、市场、用户体验这几个点,才是比亚迪下一步真正的考题。
有人说车企只会玩价格战,其实我觉得,还是要结合市场需求。毕竟,你让一个惯了SUV的人,转投MPV,得考虑到空间、续航、用车惯。这一切摆在面前,价格只是个载体。
你怎么看?未来的MPV,除了降价,还是不是要用价值去打动人?毕竟,价格再低,用户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用得安心。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