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公认的鸡肋,为何上高速,却成了最聪明的选择?

市区里通勤,那增程车给人的感觉确实有点一言难尽。一天到晚背着个根本不转的发动机到处跑,图啥呢?不少车主自个儿都吐槽,这玩意儿在城里开,既没纯电那么省钱,也没油车那么干脆,总觉得像个多余的负担。

可一上高速,整个画风就全变了。那个被嫌弃的拖油瓶发动机,突然就成了全场最靓的仔,让旁边嘶吼着超车的燃油车和电量表狂掉的纯电车主们,都开始怀疑人生。

这背后的道道,其实挺有意思。增程车的逻辑很简单粗暴:发动机不掺和驱动,就一门心思当个充电宝,专心发电。驱动这活儿,从头到尾都交给电机。这个设计在高速上,简直是把纯电和燃油车的痛点给精准拿捏了。

城里公认的鸡肋,为何上高速,却成了最聪明的选择?-有驾

纯电车一上高速,那电掉得比股价还快,续航里程直接给你打个骨折。好不容易熬到服务区,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龙,那种焦虑,谁经历谁知道。而燃油车呢,加油是快,但你想超个车,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在那干吼,变速箱还得琢磨一下人生,那动静和姿态,跟旁边悄无声息、瞬间弹射出去的增程车一比,高下立判。

增程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懂得看情况干活。有些系统甚至能预判,感觉你要爬大坡了,就提前把发动机点着,在效率最高的区间吭哧吭哧发电,给电机备足粮草。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过去那种亏电就动力断崖的尴尬。

有位车主分享过他从成都开到稻城亚丁的经历,够魔幻吧。即便车里电量不多,上了高速一路狂奔,还要翻好几座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增程器介入得那叫一个无感,动力说来就来,油耗表现得也让人没话说。

城里公认的鸡肋,为何上高速,却成了最聪明的选择?-有驾

在性能这块儿,高速上的优势就更直接了。电机那瞬间就能爆发最大扭矩的特性,让超车变成一件极其干净利落的事。数据能说明点问题,有些增程车的综合扭矩能干到655牛·米以上,零百加速5.5秒就搞定。这种能力,在高速上需要快速摆脱并行车辆的时候,可不仅仅是爽,更是实实在在的安全。

再加上现在这些车都配了挺高级的智能驾驶辅助,高速上自动变个道、超个车,跟玩儿似的,极大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惫感。有车主就感慨:这哪是开车,这简直是请了个老司机在旁边帮你开。

城里公认的鸡肋,为何上高速,却成了最聪明的选择?-有驾

当然,也不是说它就没毛病。增程车在极端没电的情况下,动力还是会受影响,而且因为多了一套动力系统,车身自重普遍不轻。

但在眼下的技术环境下,对那些经常要跑长途高速的人来说,增程车确实给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它让你在城里用电,享受低成本通勤,上了高速用油,彻底告别里程焦虑。这或许也揭示了一个趋势,大家不再死磕技术路线的纯粹性,而是更关心在自己真实的使用场景里,到底什么车用着最舒服。

城里公认的鸡肋,为何上高速,却成了最聪明的选择?-有驾

真上了高速你才发觉,油车跟增程车的真正差距,压根儿不在油耗,而是那种驾驶体验上的感觉,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