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昔日小车之王,反应慢失市场,政策变化难逆转

有时候我就在想,铃木在中国从当年风光无限的“小车之王”,到最后以“一元转让”收场,这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产品不行了,还是中国市场太难伺候?每当路上偶遇一辆铃木奥拓或者北斗星,我都忍不住多看两眼,心里直犯嘀咕:要是铃木没退出,现在会是什么样?但现实比假设更扎心——铃木,的确是自己一步一步把路走窄了。

回头看看九十年代,那会儿谁家里有辆奥拓,北斗星,简直就是“有车阶层”,经济实用、省油耐造、小巧灵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有些人家甚至一开就是十几年,那叫一个皮实。这不是吹牛,这是真实数据:奥拓卖了五十多万台,北斗星七十多万台,这些车圆了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汽车梦”。

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变化有多快?简直一天一个样。别看那阵上买车图个省钱、够用,有台代步就知足,日子好了,大家一想,车子要不再大点?空间要不再多点?啥配置都得来,全景天窗都不能少。这一升级,直接把小车的生存空间挤没了。十年前,小型轿车好歹还占据个两成市场份额,后来呢?连百分之五都守不住了。反倒SUV的销量一路猛涨,十辆车里能有快四辆是SUV。大家心态变了,谁还愿意开小车?我有钱了,我就得大,得气派。

你说铃木怎么就没反应过来呢?其实问题就在这儿。铃木老想着自己是“小车专家”,在日本、印度那种路窄、停车难的环境,确实很吃香。日本的K-Car制度,税便宜,车小不限行,铃木靠这个活得挺滋润。印度人口多但消费能力有限,铃木投“省钱小车”,又一次赢了。但是在中国,经济蹭蹭涨,消费能力翻倍,谁还要“够凑合的”?大家都想一步到位。铃木还是在中国主推小车,“理念坚定”,实际上就是和市场背道而驰了。

更要命的是产品换代太慢。奥拓老款一卖就是十几年,设计基本没大变,国内版本跟海外都不同步。消费者的口味早变了,你还在端冷饭。北斗星也是,十几年来主打的还是空间灵活、皮实耐造,但同级别的竞品一年恨不得换两次脸,你还在卖当年的老套路?铃木就是在中国市场“懒得折腾”,不是不想更新,是根本没有足够的诚意。你卖的是家庭用户,大家追求实用的同时也想要“新鲜感”、“高级感”,你偏偏都没跟上。

别光说外观、动力落后,配置也是一大硬伤。拿2016款雨燕随便对比下,那年主流小型车里,什么ESP、倒车影像、定速巡航、智能大屏都快成标配了,雨燕呢?你看看有多少都没有。价格还不便宜,和国产自主品牌一比,分分钟就被比下去了。你说铃木够用就好,那是你觉得够用,消费者觉得两三万的宝骏310既便宜配置还齐全,凭啥选你?谁买车不是图个“花最少的钱开最爽的车”?铃木就卡在那儿,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品牌定位也是死板得很。一直都是“经济型小车”,这是老百姓买车难的时候的好路子,但后来大家买车图的是地位,讲的是品质,车不只是个代步工具,还是身份象征,谁还愿意一辈子“小车”挂身?你本田、丰田都推出大尺寸SUV,国产品牌紧跟步伐,你还是“小车专业户”,别人都在升级,你在原地打转。铃木高层还曾说“我们不会因中国市场妥协”,这种“不愿低头”的姿态,看着挺硬气,实际就是错过了所有的风口。

铃木昔日小车之王,反应慢失市场,政策变化难逆转-有驾

更别说竞争压力了。过去铃木是小车领域王者,后来自主品牌异军突起,吉利、长安、五菱、宝骏杀得天昏地暗。五菱宏光、宝骏310这种车空间大、配置高、价格低,品牌虽然没铃木老,但人家懂市场,懂消费者,你小车那“性价比”一下就没优势了。2011年长安铃木销量还能有22万台,到2017年,直接跌到3.5万台。“跌得比股市还狠”,很大原因就是你品牌老化、产品乏力,再加上自主品牌冲着消费者的“痒点”去研发,你还能拼什么?

除了市场和对手,政策变化也致命。中国政府从2010年以后就开始力推新能源,传统燃油车慢慢被边缘化。丰田、本田发力混动,大众、比亚迪推电动化,你铃木呢?在人家都大踏步转型的时候,你选择了观望。甚至最早新能源的突破口就是微型电动车——这本来就是铃木的强项吧,你没抓住。五菱宏光mini EV,这种电动小车卖疯了,你还在坚持自己的小燃油车理念。这不是战略失误是什么?结果政策一变化,扶持新能源,铃木只能干看着,连赶都赶不上趟。

有些话可能刺耳,铃木中国的失败并不是“突然的”,而是长期的、系统性的。你要说“失去中国市场是不是铃木最大的遗憾”?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国,这种体量谁不眼红?但是中国市场变化太快,你的“昨天的成功经验”很可能是“今天的绊脚石”。不肯变,不敢变,最终只剩下“辉煌的回忆”。

铃木昔日小车之王,反应慢失市场,政策变化难逆转-有驾

如果说未来铃木还有机会复活,那得是“完全换个脑袋”。你不能再拿二十年前的小车思路来套现在的中国市场。现在大家都讲智能化、讲新能源。你要杀回来,不只要造大尺寸SUV,还得拼电动技术、智能网联,甚至要追赶国产品牌的创新速度。你的“小车技术底子”很扎实,这点不少人认,但你能不能把“空间经济”做成“智能经济”,把“省油可靠”做成“新能源可靠”?这是决定你有没有机会重回中国的关键。小车可以有,但小车得电动、得智能,得抓住中国最挑剔年轻人这拨用户。

其实,铃木和很多外资品牌的故事都一样。谁都以为“我的成功经验可以通吃全世界”,但中国市场不是“抄模板”,是“随风变”。你要是死守原来的路,肯定过不去。谁能不断顺应变化,谁才能一直有位置。没有谁天生王者,你能活下来,靠的是“不断变通、不断学习”。昨天你是老大,明天你有没有位置,还得看你承不承认自己的不足。

铃木的启示是啥?今天你风光,明天也可能收场。市场变了,你不变,百分之百被淘汰。车圈是这样,行业都是这样。不只是铃木,哪怕是丰田、本田、宝马、奔驰,来中国都要重新研究消费者、重新调整策略。这个世界变太快,你只要有点自傲,明天就可能被市场的车轮碾过去。

所以最后还得问:你到底记住铃木的失败了没?别以为在中国能靠“旧本事”混一辈子。在全球化、智能化、新能源潮流下,只有敬畏市场、随时变革,企业才不会成为下一个铃木。现实不会等你,用户不会等你,谁跟得上,谁才有明天。

铃木昔日小车之王,反应慢失市场,政策变化难逆转-有驾

如果每天都想读到这种文章,只需动动手指,右上点击“关注”,以后想看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收到。不用等铃木复活,下次我们聊着聊着,指不定又有谁要跟市场说再见。这,就是中国市场的魅力和残酷。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