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电动车,一打开介绍视频或宣传册,十有八九都在夸“隐藏式门把手”,动不动就给你来一套“科技感”、“未来感”包装。你说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大用?真的能让开车变得更智能?关键时刻能不能帮上忙?很多人或者还真被唬住了,觉得这玩意就是高端、上档次。可现实一点想,咱开车图的是啥?不就图个安全、舒适、方便么?跑到风雪交加的时候,门把手冻住了,打不开门;急着上车,电子失灵还得在那研究半天怎么弄开。这就叫创新?
再设想一下,真遇到碰撞、落水或者什么紧急情况,门把手弹不出来,车门打不开,里面的人怎么办?给家里老人、孩子、孕妇留点余地没有?你就说说,这种设计是不是华而不实?不是拿用户当小白鼠测试潮流,就是变着法子搞自己心里那点“设计感”。自家“设计师”有点想法就直接用到成车上,从来不考虑普通人实际用着顺不顺手,这给我一种很强的形式主义既视感。啥都追求表面上新奇,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提升体验,全靠吹、靠蹭。
这不,前段时间,相关部门出来整治隐藏门把手了,顿时一片叫好声。其实这动作意义大着呢,不止是冲着门把手去的。它就像敲了一记警钟:搞创新你得有个度,基础安全和实用,永远不能为了噱头让步。设计不经过极端环境、不考虑用户群体、不在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这种创新,就是给自己脸上贴金,顶多骗一波热度、吸一波流量,最后售后爆雷收场。
那为啥隐藏式门把手会火到这个地步?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汽车行业有点心浮气躁,创新乏力,大家都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想着用点“小聪明”遮掩硬实力的不足。真正的车芯片、车规级电池、电控技术,门槛高不高?高得很。国内车企普遍基础研发薄弱,短期没大突破,外观样式和内饰设计就成了第一生产力。你拼颜值,我搞科技外观,反正大家互相抄,看到豪车啥都敢模仿一遍。这样一来,创新变成了“表演”,追求新鲜感,忽略实打实的提升。
有时候你不得不疑问:大家造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前“老三样”,外壳方方正正,门板一拉就开,谁也没觉得哪里土。现在一定要藏起来,还得看着车钥匙仪式感满满地弹出来。拿一堆传感器、电子电机来替代本该简洁直接的人机操作,成本翻几番,用起来反而变复杂。设计师拍胸脯说这样的方案“有未来感”,“减少风阻”。风阻降了能省几升油、提升多少续航?其实真没那么夸张。用户体验一大堆问题,这门把手反而成了“智商税”。
其实这事不是今天才爆发。前些年很多大热车型,一出现极端天气,就有用户吐槽“进不去车,出不来人”——有时候车主被迫在风雪里用热水烫门把手,简直荒唐。新手司机不会弄,家里老人干瞪眼,一旦门把手弹不出来,现场没说明书你真不知道怎么进车。万一遇到电子元件故障(电动车可是最爱出大大小小的故障),那就连基本的开关门功能都成了奢望,这叫啥?这就是创新过头、脱离实际、脱离用户的活生生例子。
再说危险情况,很多人都担心,一旦出事,车门手动打不开,靠啥逃生?厂家倒是想着美观,完全没考虑极端情况,这种设计怎么就能进量产,拿个国家补贴、骗一堆年轻小白买单,良心不会疼吗?出了事故,新闻一曝光,还是消费者背锅。你说这类创新值得鼓励吗?
其实认真想想,好的创新本质应该是啥?你要解决真正的痛点,为用户省事,让产品更安全、更耐用,而不是憋一肚子花样糊弄眼球。举例说,芯片算力、自动驾驶安全、续航稳定、极端温度下依然好用的电池 —— 这些才是硬活,而不是门把手用电机上。为什么不把工程师多余精力耗在攻克这些基础难题上,非揣花招改外观?这种浮于表层的噱头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内卷,谁家都不敢“落伍”,可谁家都没真进步。
你细想,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最稀缺的其实是理性。消费者也需要“免疫力”,别一看到外国豪车秀一波隐藏门把手,国产厂商就全跟风。不盲目崇拜新概念、盲目追潮流,问问自己:对我日常有多少真实改善、关键场合靠不靠谱?其实再花哨的皮囊也就看几天,后面你每天开的还是那辆车,实用体验、安不安全才是老百姓最看重的。
这次整治,不仅仅是一次门把手的革命,更是对整个行业提了个醒:创新可以有,但得合情合理、脚踏实地。别把“设计感”挂在嘴边,要把“用户感受”刻在心里;安全永远第一,满足用户需求才第二,外形美观排最后。宣传口号再响,也不如多花点心思在提升产品硬实力。
未来的电动汽车,应该让驾驶者用得更省心、环境更友好。别像某些车型,不仅门把手有小毛病,电子系统还三天两头报警。真正的“黑科技”,得让用户无感用起来,关键时刻当靠得住的工具,而不是偶尔炫耀一次、出事吓一跳的鸡肋设计。
咱们常说一句话:“一切以用户为本”,可真做到难。现在很多企业,口号喊得响,实际却在玩套路。监管部门这次雷霆出手,对行业绝不是坏事。说白了,强制“去噱头”,更像是把行业拉回正道,提醒所有人看看,车这玩意还是交通工具,不是艺术收藏或潮玩展厅。光凭一套隐藏门把手就能说“革命性创新”?恐怕还是差点意思。
我希望接下来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能多一些理性和诚意,踏实造车,用科技提升体验,用设计服务生活。别再把本末倒置,把“创新”玩成作秀,把“高端”理解成不讲体验。市场最终会说话,用户也会用脚投票。谁做真功夫,谁玩空花样,早晚见分晓。
最后想再问一句:你买车到底想要啥?是把日常出行时刻变得省心顺畅,是在极端时刻还能保命救人,还是靠门把手收获朋友圈点赞?答案其实很简单,希望以后咱们不用再纠结这些伪命题,能安心开上既好看、又实用、还省心的车,这才是所有人真心追求的创新。这世界本来没那么复杂,别自己追着花活折腾,实打实才是永远不过时的信条。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