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

算法牛不等于有车跑,造梦容易,落地可难得很。

很多人聊起自动驾驶,总觉得这是比拼“头脑风暴”的赛场,谁算法做得好、硬件谁追得上天,谁就能当自动驾驶“扛把子”。但真放到马路上,你会发现这套说辞听起来很劲爆,现实却有点像空城计。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拿Waymo举个例子。这家伙在行业里都快成了技术“天花板”代表了,搞个激光雷达、深度学习、决策算法啥都玩得转。但问一句:你在几条马路上见过Waymo的自动驾驶车子?朋友摇头,同事也不确定,路边晃来晃去的倒是特斯拉一大堆。为啥Waymo这么牛,街上车影却稀稀拉拉?问题不是Waymo不会造,而是没车可部署。你技巧再六,也是空谈。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掰扯到这儿,绕不开的核心问题就来了——你到底是自个儿造车,还是靠着车厂给你车?Waymo聪明,找Stellantis这样的老牌车企合作,打算把自动驾驶变成RamProMaster货车上的“外挂”。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车厂自个的车型优先,哪能全力帮Waymo“打工”?市场就那么大,产能分了个七七八八,技术再高,都抵不过铁打的“有车才能跑”。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Cruise更难。技术上没能冲得特别快,连车都是母公司通用安排的。通用手头有一大堆活要干,排队造自动驾驶?别说了,油车、新能源车、排放升级,每个都要命。结果Cruise这摊子事业,到现在连车队都没成气候,活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哎,扯到这儿,特斯拉的路数就亮了。说难听点,人家玩命自己干,造车自己拍板。今年德州、柏林两地工厂大搞4680电池,ModelY一辆接一辆地造,升级推送直接到用户。谁还跟你慢慢磨?算法一迭代,硬件也能“秒装”。有人问:“这模式有啥了不起的?”关键是——你能说了算!市场涨点,工厂随时开足马力,用户要多少就能造多少,灵活得很。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反观Uber,“老大哥”当年靠外部车主做网约车风生水起。轮到自动驾驶,没自己的车,靠供应商,调度算法做得再溜,没车装你怎么玩?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着金山银山,锅碗瓢盆一件没有。再来不同地方规矩各有千秋,特斯拉FSD中国跑得飞快,跑去英国,交通部直接给你套紧箍咒,只能在高速上有限制用。“同样的芯,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大?”这规矩啊,有车还得看地界,政策跟不上,技术再前卫也只能“望洋兴叹”。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成本这关一棍子打下来,谁也绕不过去。把大把汽车造出来结果贵得离谱,普通人看一眼掉头走人,这场“造梦大业”可就成了富人的玩具。特斯拉降成本有绝招。柏林工厂上了个叫CTC的技术,电池直接塞进车身,零件一下子少了十几个点,物理意义上的“减负”——车更轻了,跑得还更远。生产环节省大笔银子,ModelY翻新后变得价格更亲民,市场立马“涨停板”。

传统车企那边,要么把技术外包、要么找代工厂分工做事。供应链分成三四段,谁也不敢拍胸口保证成本控得住。量产这事是“水越深成本越小”,特斯拉4680电池上了干法电极,良率直接拉满,每分钟一百五十颗电芯下线,愣是搞出“多产多便宜”的光景。今年工厂布局北美、欧洲、亚洲一圈,全加起来年产能超过100GWh。瞄准市场趋势跨度,谁都不用愁。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对手用外部供应商,缺点更扎眼。上游波动,自己就被“牵着鼻子走”,省下多少钱全靠天吃饭。而且供应商没动力替你升级,技术进步省下的钱不是自己的,就一直卡脖子。特斯拉反手搞锂矿、搞回收,原材料价格咋跳都不慌,这才叫产业链“闭环”,别人只能羡慕。

还没完,自动驾驶成本说穿了,得看谁会用咱们中国的资源。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举卖了1200多万辆,全球市场份额四成起步,稳坐头把交椅。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家伙,从螺丝到整车都能自己搞,把欧美同行成本打成“骨折”。对全球企业来说,谁想降成本,找中国的供应链准没跑,价钱又合算,交货又快。

中国政策也是大杀器。八部门直接推《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大方放开L3级自动驾驶车型准生产;保险、责任认定这一套都帮企业“厘清”了。企业最怕啥,怕规矩含糊、出事没人背锅。如今有章可循,研发、生产齐头并进。“为啥欧洲企业死板?”政策条条框框太多,创新没了土壤,谁还敢大跨步?

特斯拉当然不会放过中国,上海工厂引进4680电池,无非就是瞄准中国工程团队和供应链的红利。中国不仅能搞价格实惠的e平台,还能自产激光雷达、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从头到尾配套一条龙。对于想“下凡人间”的自动驾驶,这就是最理想的土壤。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这一路掰下来,玄机都在这几行字里了。靠技术吹牛?Waymo算法领先,没有车、产业成本降不下来,赢不了。特斯拉“自己说了算”,掌控车队,松紧自如,还能和中国打配合,哪哪都方便。自动驾驶,拼到最后,比的是谁能“技术+量产+生态”三合一。只看技术、关在实验室不出门、老想着字面功夫,不掉队才怪。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扪心自问,你真的以为只是算法牛逼点就能跑天下?马路不是实验室,空有一身好本事,没车、价格高、没人用,技术再香也“干瞪眼”。问题来了——你更看好技术堆叠,还是认准搞量产快、成本低、更懂市场的那一波?评论区唠唠,自动驾驶的未来到底在谁手里?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自动驾驶不只是算法强,没车队难落地,成本和政策也关键-有驾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