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没人看得起的国产大巴,现在海外客户排队下订单,生意火得不得了。河南那家差点倒闭的老国企,居然翻身变成了世界第一,连日本车企几十年占据的高端市场也被它狠狠踢翻了。
这是偶尔吗?还是必然的趋势?它靠的到底是什么?技术实力?市场份额?还是咱们国家整体制造业那份硬气和底气?
破厂出金刚,河南老厂不服输
上世纪90年代的头几年里,中国的客车市场几乎陷入停滞,能动起来的人屈指可数。到了1993年,宇通客车进行股份制改造,一份任命文件将汤玉祥提拔为副厂长。
那会儿的宇通,厂房老旧,设备也落后,连工资都快发不出去了。国有体制的老毛病难以根治,换个牌子未必就能扭转局势。不过汤玉祥一开始就明确了方向——“先活下来,再搞强”。
1994年,他带头推出了全国第一款“卧铺客车”。别看现在觉得很普通,那时候可是罕见的独门绝技。长途运输的乘客可以由坐变躺,运输公司高兴,司机也轻松了,订单一刷刷涌过来。到了1995年,销量同比猛涨98%,几乎翻了一番。
正是靠这款产品,宇通赚到了第一笔钱,到了1998年,果断投入重金,建起了亚洲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当别的厂家还靠代工跑龙套的时候,宇通已经可以年产超一万辆客车,正式跨越了工业化的门槛。
转型的“第二步”也没停下来。到了2002年,宇通和德国MAN商用车公司联手成立了合资企业,把欧洲的工艺、标准和技术体系统统引进来了。造得快当然重要,可得造得严实、精细才行。
到了2004年前后,宇通已经由当初那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变成了国内第一、亚洲最大的、全球前五的客车品牌。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海外市场也开始露出端倪。这一段基础打得牢实,为之后的“反攻”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和底气。
汤玉祥的管理思想挺直白:“我们不是追求最贵的车,而是做最实用的车。”这句话落到实处就一个字——“适”。适用、适价、适应市场。这“适”字诀,让宇通在国内不断崛起,稳稳占据了一半江山。
就这么说吧,这还只是热热身而已。
全球开跑,订单飞来的不是纸,是信任
到了2024年,中国的新能源政策带来不少推动力,海外市场也跟着打开局面。结果最后谁先抢到订单?不是那造小轿车的,也不是那些搞SUV的,竟然是——宇通大巴。
2024年整年,宇通出口的整车数量首次突破1万辆。别看只有这么点,可这可不是在“清库存”,而是真正根据各国要求量身定制的产品。更厉害的是,这一年海外收入直逼152亿元,比去年激增46.08%,第一次接近国内市场的175.79亿元。
这些车都卖给谁了?看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到2025年6月26日,宇通在河南郑州推出的第1万辆出口车正式下线,车身上写着“中亚客户专供”。能看到没,中亚地区就接受了整整一万辆,简直是一手包了。
在沙特、智利、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宇通大规模供应新能源公交车,已经变成了当地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
有些国家的政府,直接把宇通当作采购的“唯一品牌”,跳过日韩品牌,直接签订了框架协议。
这可不光是卖车这么点事儿,而是在把中国制造的标准、服务的理念和售后体系一块儿推出去。买你的车,还得用你的零件、参加你的培训、依赖你的后台系统,这才是真正的全链条出海啊。
别觉得这只是运气好而已,早在2010年起,宇通就开始布局海外的售后服务网络,建立培训中心,还设置了不少服务点。别人家的客车“卖完就走”,宇通可是不那么简单,卖完之后还是会持续跟进。这种服务差异,一到非洲、中亚这些地方,马上就能体现出来了。
跟以前那些日本、德国的大巴车比起来,它们主要靠品牌溢价吃老本,技术更新慢得让人抓狂,反应也跟不上节奏。宇通就不这么个套路,一边拼命压成本抢市场,一边推出智能网联平台,搞电池热管理和续航优化,直奔“高端路线”。
这招一出,让老对手都愣住了,措手不及。
想冲高端,得看市场脸色
可人得明白啊,不能只盯着顺风的方向,逆风才是真正的试炼。这会儿的宇通,走出国门越走越远,国内市场却突然有点“提不起劲儿”。
2025年前季度,宇通的营业收入是64.1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3%,说实话,看起来好像没赚什么钱。不过呢,同一时间净利润还是多了14.91%,这就挺奇怪。究竟出在哪呢?一句话,问题在结构上。
大车卖得不咋地,反倒是小型新能源挺火爆。上半年大型客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7.38%,可小型新能源客车却猛增了74.23%。这说明啥呢?市场不再偏爱“气派”,更看重节省和适用性。
更尴尬的是,宇通今年重磅推出的高端客车——天域S12,号称“百万级”国产旗舰,但一出来就被吐槽“脱离实际”。毕竟,虽然国内旅游市场人流挺多——56.15亿人次出行,不过人均花费可是才1024元。要景区配上那辆百万级豪华大巴,难不成是“画大饼”呢?
再看,宇通今年的销售成本是2.16亿元,比去年少了6.59%,研发花费也少了5.56%,明显在压缩支出。合同负债达到19.66亿元,比去年减少了30.43%,这得看出未来订单增长的踏实程度还不太明朗。
察看汤玉祥最近几年的公开发言,原先强调“技术引领”的,现在转变为“稳健前行”,语气也变得更为保守。可以看出,企业内部也清楚,光靠“能造”还不够,还得“能卖”;从“能跑”到“能赚”,这中间差距还挺大。
此刻,宇通天域S12刚刚完成了第一批下线,企业对它充满期待。究竟能不能开启中国高端客车的新局面,还是得看市场怎么说。
参考资料:
汤玉祥,宇通集团的董事长,担任企业领导的职位,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是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中国客车网报道,宇通客车的董事长汤玉祥有什么成功秘诀呢?
有消息说,宇通客车设定的2025年目标可能难以达成,天域S12或许只会变成“摆设”。财富号_东方财富网,2025-07-04。
客车行业的出口销量一直在不断增加,宇通客车预计在2024年能实现大约40亿元的盈利。未知。2024-01-20。
宇通客车2023年度财务报告公布,出口量首次突破一万辆。每日经济新闻,2024-04-02。
八年过去了,宇通客车这次彻底火了!看财经,2025-01-20。
大巴“走向海外”销的火爆,宇通客车再度站上峰顶。中访网财观,2025-04-07。
宇通客车:把中国制造的“金名片”擦得更亮。上海证券报,2024-09-1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