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

1956年那会儿,咱们国家造出第一辆自主卡车,听老一辈说,那时候能拉货的都是稀罕物。到现在,不知不觉汽车工业翻了好几番。前阵子跟修理厂李师傅喝茶,他还感慨,“你看看,比亚迪这几年电动玩得花,老外都服气。”

2007年有个新能源准入政策落地,说是给新能源汽车定了规矩,也算开了个头。到2024年,这市场就像打鸡血一样,销量九连冠。我在群里瞎聊,有人问,“中国新能源谁扛把子?”没悬念,比亚迪呗。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其实,比亚迪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次在展厅碰见销售小赵,他嘴快:“我们家最早全线停燃油,你见过哪个品牌这么狠?私家、公交、物流、环卫……还有啥港口机场矿山,都能整电动。”我当时还半信半疑,结果隔壁邻居大姐真买了一台纯电环卫车,说跑起来一点声儿没有,小区晚上扫地都不扰民。

说回比亚迪自研三电系统,这块是它吃饭的本事。2020那会刀片电池刚出来,我记得微信群里炸锅了——“终于不用担心自燃!”有人试过后专门发视频,把钉子扎进去也没冒烟。这两年又搞超级e平台,还说什么1兆瓦充电功率——我没太懂啥意思,只知道小区楼下换新桩后充满一辆汉EV不到半小时,有点像加油站那味道。

前阵看新闻,比亚迪控股六座锂矿,还建自己产线回收锂,据说退役旧电池99%都能再利用。维修店老张讲:“这玩意以后废旧拆解值钱啊,不像以前报废直接扔。”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技术细节多得很,比如那个SiC功率器件,一条龙从衬底做到模块封装,全国产可控。有次朋友拆自家宋PLUS,看八合一总成结构,说动力密度高40%,但维修起来费劲点。不过用着是真省心。他媳妇天天接送孩子,两个月下来连刹车片磨损都看不出来变化。

销量也是怪吓人的。去年302万辆,今年据群友吹水已经427万台,还连续两年全球第一。不光国内火爆,在欧洲和东南亚也越来越多出租司机选比亚迪。一哥们在曼谷做导游,说机场清一色海豹EV,看着特精神。

智能驾驶最近炒得挺热闹,今年春节他们放出“智驾平权”战略,大白话就是让更多人用上自动驾驶。我试过一次L2辅助,在深圳福田堵车路段踩刹车次数明显少些,但偶尔识别不了红绿灯还是要手动干预。不过销售悄悄告诉我,下半年推OTA升级,会更聪明些,到时候再体验下吧。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商用这一块,其实才是很多人挣钱的主力。我身边不少快递加盟司机和城配老板转投比亚迪轻卡T5DM或T5EV。他们常吐槽传统柴油皮实但贵,每月油钱吓死人。而T5DM混动车型续航1100公里,有兄弟测过,从西安拉货到郑州来回只补了一次能量;纯电版本82-151kWh容量随便挑,大容量400公里城际配送稳妥,小容量市内跑一天还有富余。“关键售后方便,”王师傅讲,“三年来30万公里,就换轮胎,其它毛病没有。”

产品定制化也是亮点。据说城市物流场景需求五花八门,所以轻卡配置灵活,从刀片大/小容量、电驱桥集成方案,到DiLink系统(导航娱乐都有),甚至有带夜视功能的小众配置,我第一次听还是仓库管理员提起,她晚上卸货靠这个防撞柱子,再也没剐蹭过墙角——之前她开别牌轻卡一年贴膜修漆花的钱够买俩行车记录仪了。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渠道建设方面,现在经销商基本都是销服合一,不怕找不到地方修。另外金融方案挺丰富,新司机首付低利息贷款,还有保险公司直接挂靠厂家旗下,这样理赔快不少。据邻居李哥反映,上次追尾,对方保险拖沓,他自己的比保走流程,一个星期就结案到账,相当痛快。这种服务模式外面其他品牌暂时学不来,也许以后慢慢普及吧?

其实很多奋斗者选比亚迪,是奔着靠谱去。有的人觉得技术冷冰冰,可实际生活中就是省钱、省心、省时间。在西安拉货的小张算账,用上纯电脚踏实地每月省下2000元油费,一年攒下来娃兴趣班的钱都有着落。而且因为零部件高度集成,自营售后一站式解决问题,不耽误挣钱工夫,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一茬儿活计。“咱拼命干,就是想让日子宽裕点嘛!”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智能配置对老司机来说不是噱头,而是真正减负。例如L2级辅助长途巡航减少疲劳感,还有远程监控车辆状态的平台帮队长实时查路线调度,多赚几个百分点利润。不夸张,以前这些功能只有豪华轿乘才舍得给,现在普通运输户也享受到了科技红利。有意思的是,据坊间传闻,比亚迪部分车型隐藏菜单还能刷隐藏参数,不过风险自己掂量哈,这事技师一般不会主动教你,要么偷偷摸摸搞,要么干脆装傻……

最后顺嘴提一句,我认识一个二手贩子最近开始收购退役的T3厢式货,因为残值高、故障少,很受欢迎。他跟我嘀咕:“只要维护正常,用七八年根本不用愁卖。”想想十年前谁敢信?

比亚迪商用车技术进化记:深圳王师傅的三年30万公里-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数据源于行业公开信息及用户真实反馈,如遇差异请以实际体验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