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迈巴赫”上路
最近几天,街头巷尾总有人指着一台修长的轿车说:“那是奇瑞的‘迈巴赫’。”说的就是这台刚提回来的奇瑞风云A9L。13.99万元起的定价,在中大型轿车市场掀起不小波澜。作为奇瑞冲击高端轿车的首款力作,它承载的不只是品牌野心,更是消费者对国产C级车能否真正“站稳脚跟”的期待。我们连续四天驾驶它穿梭于城市主干道与高架桥之间,只为验证一个核心问题:市区馈电油耗表现究竟如何?
提车当天,门店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少路人驻足拍照,还有人直接问:“这真是奇瑞?”外观设计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理工男造车”的刻板印象。贯穿式日行灯如刀锋划过前脸,半隐藏格栅低调却不失科技感。车身长达5米,轴距达到3000mm,侧面线条流畅得像江水顺流而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芜湖长江边看货轮缓缓驶过,稳重又不失气势。开这车,真有种“坐着不说话,气场全开”的感觉。
内饰质感拉满
拉开车门的瞬间,手感沉甸甸的,不是那种廉价的厚重,而是钢材与工艺共同构筑的安全感。后来才知道,它的车身用了88%高强度钢铝材质,热成型钢占比也高达23%。坐进驾驶舱,红黑配色的软包内饰扑面而来,座椅不仅带加热通风,居然还有按摩功能。我试过连续堵车两小时,腰背居然没觉得累,这在同级里实属少见。
中控那块15.6英寸屏幕配上高通骁龙8255芯片,操作顺滑得像翻书。语音识别偶尔卡顿,估计是试驾车网络问题。有意思的是,它保留了不少实体按键现在连冰箱都语音控制了,奇瑞反倒“反潮流”一把。我老婆说:“终于不用低头找空调按钮了。”音响系统来自伯牙之音,23个扬声器由“金耳朵”团队调校,放一曲《茉莉花》,后座老人听得直点头:“这声音,跟剧院似的。”
后排舒适但细节待优化
后排空间宽裕得像客厅沙发。座垫加长设计让大腿承托充分,臀点低,坐姿自然。我丈母娘一上车就说:“比我家那台合资C级还舒服。”但伸手搭在门板上时,肘部接触的位置是硬塑料,没有软包。这点让我想起徽州老宅的雕花木椅整体精美,可扶手边缘却略显锋利。再好的设计,也得经得起日常“磕碰”。
5米车长带来空间优势,但也对驾驶灵活性提出挑战。好在它配备了可升降电动尾翼,高速时自动展开,车身稳定性明显提升。转弯半径控制得不错,即便在老城区窄路掉头,也没让我出一身汗。轮胎用的是马牌,20英寸轮毂配低扁平比胎,路感清晰却不生硬,像是穿了双软底布鞋走在石板路上这是江南小城最熟悉的脚感。
动力系统是真功夫
这套鲲鹏超能电混CDM 6.0系统,由1.5T发动机+电机组成,配电混DHT Pro变速箱,电池容量33.67千瓦时,CLTC纯电续航260公里。数字看着不炸裂,实则走的是“细水长流”路线。最让我惊讶的是悬架前双叉臂+后五连杆,配上CDC电磁阻尼减震,还能通过预瞄系统对前方道路每秒扫描1000次。这技术原理,有点像黄山挑夫下山时“一眼看三步”,提前调整步伐节奏。
我们在早晚高峰实测馈电油耗,全程开启节能模式,走走停停近60公里。最终表显油耗稳定在5.3L/100km左右。作为一台整备质量接近2吨的C级轿车,这个数据相当可观。有同行调侃:“这哪是混动,简直是‘省油王’附体。”综合续航超2500公里的说法,虽未全程验证,但从能量管理逻辑并非空穴来风。
高端之路刚起步
奇瑞这次没玩虚的。从车身结构到底盘调校,从智能座舱到能耗控制,每一环都在回应市场对“国产高端轿车”的深层期待。它或许还做不到德系三强那种百年沉淀的从容,但在性价比与实用性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智造的新路径。未来的竞争,不只是参数堆叠,更是对用户真实场景的理解与尊重。
每一次技术迭代,都是对中国品牌边界的重新丈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