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老李聊起比亚迪4S店的布局,他说:这家伙现在铺得太猛,尤其是长沙那边,开四五家都不稀奇。他说完我顺手查了下国内数据,比亚迪居然超过6500家4S店,排第一。而紧跟着是长安,差不多5700家,有点出乎我意料,说实话,我还以为长安更保守些。数据来源嘛,不保证百分百准,大概都是厂家公开和市场调研结合的,毕竟细节肯定有变动。
说起4S店数量,不得不提个细节,前几天我和一个北京奔驰4S店销售聊,他说:我们渠道不算最广,但服务链更细,客户粘性高,那些量多的厂家,可能客户体验参差不齐。这句话够扎心。奇瑞和丰田4S店数量差距比较大,分别大约1200家和680家,乍一看丰田数量偏少,但其品牌认可度确实拉得住;奇瑞数量多,可实际的单店采购能力与服务水平参差,这差别才是真实业务里的坑。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理想汽车这边挺有趣,500家零售中心+502家售后维修及授权钣喷中心,算是分得很细,试图平衡覆盖和专业服务。相比那些单一总店,分成几个部门负责,一线用户处理更细致,但成本自然增加不少,毕竟人力和场地费那块按比例也涨,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理想的车辆售价总给人档次感和服务支撑相匹配的原因。
跑题一句——你搞过新车销售广覆盖的供应链吗?其实跟我们日常买菜有点类似。4S店就像菜市场摊点,厂家是批发商,供应链就得协调供货、配送、资金流和战略布局,卖得多得快还得服务好。以前觉得厂家铺店多就是赢,后来发现,供应链负担和渠道维护复杂程度成指数增长。比亚迪走得快,但背后可能累坏一票运营团队,全局风险有点大。
说到比亚迪的数字,我之前估计似乎有点大,多到6500家4S店让人怀疑稳定性,不知道每家店的活跃程度,还有不少是授权店,不完全是直营。数据只体现规模,不一定是服务优质。服务体验这一块,我和几个朋友提过,奇瑞的4S店服务差异太大,有的甚至客户抱怨维修配件不及时,更别提售后了。相比之下,丰田虽然数量少,但很多客户表示修车有保障,配件供应跟得上,这个也得看工厂和供应链管理水平。
对了,昨天我朋友在问界4S店买车,问销售,说:你们这服务真能保证不缩水吗?销售笑着说:别指望新车买了就万事大吉,后面维修保养才是服务硬指标。这句话让我意识到,4S店布局密不一定等于服务好,这和你手里牌大小还真有关系。
再聊聊新势力里面的问界和理想。问界891家4S,理想1000多家分布在各类零售和维修点,是走稳扎稳打路线。相比之下,特斯拉只有468家,数量上算是最瘦的,但品牌溢价和直销模式让人感受到简化供应链的力量。我心理算了下,特斯拉的保有量和维修点的比例,比起传统品牌,配比确实差点,但通过软件远程升级和预防性维护,弥补了这一缺点。是否所有品牌都能靠技术弥补渠道不足呢?我心里有点疑问。
顺带说说仰望U8L鼎世版的续航和充电。它的电池容量55.53kWh和90L油箱让我想起混动老兵丰田的加油策略,理论上CLTC续航达1160公里的表现,基本能让用户忘掉续航焦虑。快速充电技术也挺炸裂,30%到80%电量只要13.5分钟,这时间段基本能吃碗面、去趟洗手间回来。
这里我有点犹豫,是不是CLTC标准太宽松?毕竟跟实际用车环境差别还挺大,按常理来讲,综合路况跑不出那么理想数字。以前我自己测试过类似续航,真实里程估计只有标称的80%。这段我先按下不表,后面再深入续航真实性探讨。
有个朋友开过仰望U8L,感慨它底盘硬朗,动力爆发力强,0-100km/h极速3.5秒让他觉得这车不止是跑商务,完全能上赛道。易四方icon+云辇-P+系统带的高速爆胎稳行和浮水能力概念挺炫酷,他笑称:这车差点就是特种作战级别。我也觉得,这是家族硬核基因无疑,但是否真用得到这么极端场景,是不是车企把安全性能往极限方向押注了些?
说到内部设计,六座布局和用上门板真木饰、羊毛脚垫的豪华感,这细节体现了厂家对目标客户的理解,毕竟商务与高端家庭市场需求不同,空间舒适度和细节质感拉满。对比同价位的竞争车型,像广汽蔚来的高配版,空间感没那么宽敞,但智能化配置更花哨,仰望U8L显然把豪华和稳健放在首位。我刚翻了张拍的图,细节做工和配色真的让人眼前一亮,那个蓝色钛合金漆面炫酷得很,放在车流里绝对吸睛。
不过豪华车也有个通病,维修成本高,我在一个修理厂听师傅说:这些豪华配件便宜不怕贵,就是不耐摔。我自己算了一下,按仰望U8L的大件维修费,轻微碰撞都得三万起步,比普通SUV贵一倍不止。到底值不值?就看你到底有多讲究了。
回头看整个4S店格局和车型选择,你是不是觉得,市场布局和车型定位才是真正左右用户买不买单的关键?4S店铺多更像双刃剑,铺得多但粗放,铺得少但口碑好,各有各的活法。作为买车的你,你最看重什么?价格?服务?还是续航和性能?
那你手头的车,续航焦虑大吗?4S店服务让你省心还是添堵?聊聊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