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你知道小米SU7刚交车就被车主集体吐槽“保险杠一晒就变形”吗?
5月16日,小米汽车官方紧急回应称“极小范围车辆存在安装问题”,并承诺免费修复。
但网友却炸了锅:这到底是设计缺陷还是品控翻车? 新势力造车真的靠谱吗?
正文:
5月16日,小米汽车发布了一份答网友问公告,直接回应了近期争议最大的前保险杠问题。
官方称,部分小米SU7的前保险杠在安装时因“间隙调整不一致”,导致阳光暴晒后边角位置膨胀变形。
但公告中提到的“极小范围”并未公开具体数据,有车主质疑:“全国多少辆算极小? 为什么我的车刚提一周就中招? ”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分析称,问题可能出在翼子板设计尺寸偏差。
“新车型的保险杠与车身接缝过紧,热胀冷缩后材料无法释放应力,才会鼓包甚至翘边。 ”
这一解释引发网友调侃:“雷军说保时捷设计师参与研发,结果连热胀冷缩都没算明白? ”
小米汽车的解决方案是免费上门维修,修复时间约1小时。
用户可通过拨打400-182-6888或小米汽车App预约服务,但部分车主实测后发现,维修需排队3-5天。
一位上海车主吐槽:“客服说技术人员要从杭州调过来,修个塑料件比换电池还麻烦! ”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下的用车安全成为另一焦点。
小米建议遇到冰雹时立即靠边停车、打开双闪,并强调“千万别躲树下”。
有东北车主现身说法:“冰雹砸车顶咚咚响,但天窗玻璃没碎,车身坑了十几个小点,修车花了2万。 ”
关于冰雹损伤理赔,小米列出了5家合作保险公司,包括人保、平安、太保等。
通过小米汽车App提交报案后,保险公司承诺5-10分钟联系车主。
但实际案例显示,定损员到达现场平均需要1.5小时,有车主抱怨:“冰雹早化了,拍照都看不出痕迹。 ”
在官方声明评论区,用户评价两极分化。
北京车主@开车不修仙 点赞:“上午打电话,下午拖车就来取车,没收一分钱。 ”
但广东车主@EV吐槽bot 发图显示,修复后的保险杠仍有色差,“远看像打了块补丁”。
行业人士指出,小米SU7的保险杠使用PP材质,成本比传统钢材低30%。
“这种材料轻量化效果好,但抗形变能力弱,温度超过80℃就容易软化。 ”
某车企工程师匿名评论:“新势力为降本用塑料件没问题,但接缝公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内。 ”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客服在电话中承认“暴晒可能导致二次变形”。
有车主追问:“修完再晒怎么办? 能不能换金属保险杠? ”
客服回应称“目前没有更换材质政策”,建议车主尽量停地下车库,引发新一轮争议:“30万的车还要供着停? ”
保险理赔环节也存在信息差。
虽然小米列出的合作保司包含国寿(95519),但河南车主实测发现,国寿要求提供气象灾害证明。
“派出所不开证明,保险公司就说这是‘个别案例’,最后走了车损险而不是自然灾害险。 ”
极端天气应对指南中,小米提醒避免树下停留的细节登上热搜。
有网友翻出特斯拉手册对比:“特斯拉明确说树可能倒砸车,小米只说雷雨天别躲树,建议还是不够具体。 ”
北京暴雨期间,某小米SU7车主因躲在立交桥下被淹,保险拒赔发动机损失,纠纷至今未解决。
关于前保险杠问题的责任认定,法律界人士给出不同观点。
浙江某律所律师认为:“如果是设计缺陷,小米应该召回;若是装配问题,维修即可。 ”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尚未介入,有车主准备联合申请第三方检测。
在小米汽车App的事故报案页面,提交材料需包含6张不同角度损伤照片。
长沙车主@米粉变米黑 爆料:“冰雹砸的都是小凹点,手机根本拍不清楚,定损员说至少要有20个点才够理赔标准。 ”
平安保险客服证实:“单个凹坑直径小于1厘米且未伤漆面,通常不计入赔付范围。 ”
小米提供的7×24小时道路救援服务也受到考验。
内蒙古车主在戈壁滩爆胎后,救援车8小时才到达,期间客服三次拨打电话确认安全。
“虽然态度很好,但荒郊野外等8小时,还不如自己叫拖车。 ”
这场争议暴露出新势力车企的典型困境。
小米SU7上市时凭借“27分钟大定5万台”登上头条,如今交付不到两个月就遭遇品控危机。
某汽车论坛发起投票显示,62%参与者认为“小米反应速度值得肯定”,但48%用户表示“不敢买首批车”。
截至发稿,小米汽车尚未公布受影响车辆的具体批次。
有供应链人士透露,问题保险杠均来自安徽某代工厂,该厂同时为多个新势力品牌供货。
“模具开了16套还是没解决飞边问题,工人每天加班到凌晨赶工。 ”
在抖音和小红书等平台,车主们开始分享自检教程。
“用手按压大灯和保险杠接缝处,能按动超过2毫米就要警惕。 ”
也有改装店推出“SU7防变形加固套餐”,号称用碳纤维贴片固定接缝,收费1980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