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当我看到摩托莫里尼把1200cc三箱ADV的价格,直接用一颗图钉死死地钉在59999这个数字上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真便宜,而是这帮意大利人是不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附体了。
钱包没瘪,天灵盖先炸了。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在搞行为艺术,主题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别的价格屠夫是把餐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莫里尼这波操作,是直接把餐厅的煤气罐给拧开了,然后叼着烟问在座的各位,谁还有意见。
不装了,摊牌了,大家一起修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你得理解现在这个市场的本质,它不是和平年代的商业互吹,它是黑暗森林里的贴脸肉搏。所有人都捂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怎么多赚一点品牌溢价,怎么用一些“用户感知不强”的地方省点成本,结果莫里尼直接掀了桌子,说那些花里胡哨的都没用,今天我们只讲一件事:暴力。
什么是暴力?6万块,1200cc的V缸心脏,Brembo的卡钳,KYB的全可调减震,博世的弯道ABS。这套配置放在任何一个传统大牌身上,价格后面不加个1,都感觉对不起自家的LOGO。隔壁春风的1250TR-G,一个兢兢业业的好同志,卖八万多,大家觉得挺香了,结果莫里尼一出场,直接把春风衬托成了一个冤大头。现场那个看完配置单,嘴里骂骂咧咧,然后身体很诚实地跑去莫里尼交定金的老哥,他不是叛变了,他是悟了。
他悟到了一件事:所谓的品牌玄学,在绝对的物理暴力面前,一文不值。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品牌故事熏陶了这么多年的中年人,以前总觉得,买个大件,总得图点什么。奔驰图的是那个三叉星,宝马图的是那个蓝天白云,图的是一种“我值得”的心理按摩。但莫里尼告诉你,按摩都是虚的,直接给你一针大剂量的肾上腺素才是真的。省下的两万块,加满油能从漠河跑到三亚,这才是中年男人最朴素的浪漫。这种感觉,就像你还在跟人家讲武林规矩,点到为止,结果对方从裤裆里掏出两把加特林。
就问你怕不怕?
这背后当然有它的逻辑。人家在意大利开了新工厂,自家的发动机,成本就是比外采的便宜。这就像什么?就像你家楼下开了个菜市场,你买菜自然比那些需要长途运输的便宜。但别家是怎么做的?省下来的成本,变成自己的利润。莫里尼是怎么做的?它把省下来的钱,变成捅向同行的刀子,还是淬了毒的那种。加大,加大,加大,把所有配置全部拉满,拉到同行看了想哭,用户看了想掏钱。
讲真,写到这里我都觉得摩托莫里尼这操作有点道诡异仙那味儿了,太邪门了。
然后他们还推出了一个更邪门的玩法:三年六折回购。这个政策一出来,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了。它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行为,变成了一个近似于理财的产品。我算了一下,6万的车,三年后3万6收回去,你亏了2万4,一年折旧8千,一天22块。22块钱,你现在在一线城市连杯好点的咖啡都买不到,但你可以拥有一台公升级ADV三年的使用权。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把一个重资产,变成了一个“日抛型”的快乐压缩毛巾。
我最近在看一部讲明朝海战的小说,里面的逻辑就和这个一模一样,打仗不是为了占地,而是为了拖垮对方的经济。莫里尼这个回购政策,就是在瓦解用户购买大排量摩托最大的心理障碍——保值率。当折旧变得比iPhone还低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犹豫?经销商还偷偷说,回收的车翻新一下卖到东南亚,利润比卖新车还高。你看,一条完美的商业闭环,从生产到销售再到二次收割,三体人看了都得过来递根烟。
坏了,菜了,让它给玩明白了。
当然,这台“巨兽”也不是完美的。253公斤的整备质量,175cm的身高只能脚尖着地,原地挪车像是跟一头牛在摔跤。这不是给新手准备的任意门,这是一个需要考取特定驾照才能进入的修仙副本。但这重要吗?不重要。
因为对于大多数下了单的人来说,这台车真正的使用场景,不是在路上,而是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凭什么”的答案。凭什么进口车就要卖天价?凭什么国产品牌就要低人一等?凭什么我们要为那些虚无缥缈的品牌故事买单?
莫里尼用一个近乎耍流氓的价格,给了所有人一个响亮的回答:凭实力。
但能打,就是能打。
所以,你以为这是莫里尼的胜利吗?不,这是所有消费者的胜利。它像一条鲶鱼,或者说更像一条食人鱼,跳进了这个看似平静的池塘,逼得所有“体面”的品牌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消费者不再相信神话,我们还剩下什么?
所以,你买的不是车,你买的是一张观战席的门票,看的是一场旧神陨落的好戏。这才是最大的性价比。这事儿闹的,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